捷克是一个中欧内陆小国,国土面积仅7万多平方公里,不过工业化程度较高。二战前就能够自主研制常用机枪、火炮,甚至飞机和坦克,由于毗邻德国二战初期直接成了德军后方兵工厂。在航空工业领域捷克擅长研制特技、个人运动轻型飞机等,战争期间除了为德国人造BF-战斗机,也曾大批量生产德制Fi“白鹳”多用途飞机。
Fi“白鹳”多用途飞机,初始设计定位是一款小型勤务飞机,可以执行运送机密文件、战场观察监视、炮兵校射等。所以对它的性能要求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速度,机动性,载弹量或航程等,而是希望它有更好的起降性能(短距不挑地),开阔的视野,以及可靠性等,可以为三军服务。
Fi“白鹳”多用途飞机Fi“白鹳”最知名的战例当属营救墨索里尼,年8月,德军突击队员利用Fi“白鹳”降落在一个面临深渊的狭小场地,然后超载带着三人离开。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鹳”超强的升力系数,长腿大机翼,在野外地面滑行40米就能升空,甚至风大一点就会自己飞起来。前线部队将它称之为会飞行的桶车、吉普车,更像是一架“陆军的飞机”。
营救墨索里尼Fi“白鹳”多用途飞机回到主角捷克,被德军占领后军工生产线不能停,同样开始为德国批量生产Fi“白鹳”多用途飞机。这款机型在捷克被称之为K-65,生产数量不少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重点是通过生产Fi,使捷克斯洛伐克飞机公司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具备升级改装能力。
战后,为满足捷克及东欧国家对多用途飞机需求,同时替代军队中装备的Fi飞机。捷克开始在其基础上研制新型飞机,年称为XL-60的原型机首飞,采用奥古斯As10C发动机。虽然有多年为德国人生产经验,不过看似简单的飞机首飞并没能取得成功,最后只能进行修改优发。在换装M-B道比斯活塞发动机(功率千瓦)后,于年6月8日再次试飞并取得成功,年开始批量生产,年停产为止仅生产架。
Fi“白鹳”式飞机三视图L-60“准将”三视图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初建包括民航在内,对各种战斗、运输、观测等机型需求巨大。主要机型来自苏联,不过对于同属一个阵营的捷克也是多款机款引进,包括蠢萌的Aero-45(爱罗-45)轻型运输机,还有M1D“苏格尔”轻型通信机等。
蠢萌Aero-45(爱罗-45)轻型飞机不知道是出于看好中国市场希望有更多机型引进,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上世纪60年代初。捷克政府向中方领导人赠送了两架L-60B农业型飞机,这两架飞机被交给中国民航使用,其中一台于年交给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用为教学使用后来收藏于北京航空馆。
L-60“准将”,是一款单发活塞式多用途短距起降飞机,一名驾驶员外加3名乘员。飞机空重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56吨,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取大升限米。失速速度52千米/小时,这才是该飞机安全性的最大保障,短距起降安全性超高。
L-60B农业型飞机这两架飞机由于数量太少,在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使用,不过作为一款具有德国血统的飞机,辗转三国收藏展示不失为一个历史见证。
L-60“准将”飞机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