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历史上,年6月22日,德军以德国装甲部队为先锋,分三路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此时,苏联措手不及,节节败退,百万大军顷刻间全军覆没。当时没有人认为苏联不会灭亡,毕竟苏联已经靠近了首都莫斯科。但是为什么德国人最终逃离了莫斯科并结束了巴巴罗萨行动?是什么导致他们惨败?
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对苏联的了解远低于对英法的了解。他们对苏联的了解,与此前战争中对英、法、波兰的了解相比,只能用想当然来形容。
当时负责对苏情报工作的是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东线外军处,而所谓的东线外军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特务机关。东线的外事部门负责人是埃伯哈特·金策尔中校,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来者,他不可能收集到情报。
而且他从来没有去过苏联,只去过一次芬兰,不会说俄语,估计只能说达瓦里奇的水平,这个东线的外军处收集的不仅是苏联的情报,还有北欧、巴尔干、日本甚至美国的情报。
虽然直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美国为什么是东方前线国家,但可以想象,金策尔中校根本没有时间集中精力收集苏联的情报。而苏联对反间谍工作异常用心,虽然不是天衣无缝,但几乎是铜墙铁壁。
因此,金策尔的情报工作很难做,他的判断经常出错。年底,他认为苏军有50至75个师,41开始时变成了个师,到41年5月,这个数字变成了个师。希特勒看着每次报纸一上来,苏军的兵力就增加了,他的心都凉了。
他的陆军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只能安慰元首,部分是为了掩盖情报上的失误:元首,虽然俄军在数量上优于我们,但你可以放心,德军的指挥、装备和作战经验都非常优越,而苏军只比我们多一点。他只能选择更加坚信,并根据金泽尔的情报准备作战计划。
然而,金泽尔为德军准备的关于苏联军力的情报手册再次让希特勒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因为手册中根本没有提到苏联有多少军队和如何组织军队。这只是在理论上对苏联军队可能如何组成的一般描述,更具体地说,什么也没有。
对此,希特勒只能说:进攻俄罗斯将是我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对俄罗斯一无所知,他可能是一个泥足巨人,但他也可能是相反的。
从战略角度来看,巴巴罗萨计划并不能看作是一个明确的战略计划。与其说是战略计划,不如说是战术计划,甚至连战役计划都算不上。
因为它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所以整个规划是模糊的、空洞的。其核心目的是消灭苏军主力,占领苏军西部,但如何实施,以何种方式实施,则完全不得而知。
在设计侵略苏联的计划和主要目标时,希特勒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许多高级将领意见分歧很大。最高统帅部认为是时候集结部队,直奔莫斯科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莫斯科被拿下,那么苏联就会解体。
但希特勒认为,在转向莫斯科之前,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丰富资源,他认为,他们关心的应该是莫斯科,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城市。
至于莫斯科,希特勒从不认为莫斯科重要,他认为重点应该是摧毁莫斯科以西的苏军主力,然后成功攻占波罗的海地区和乌克兰,再进入莫斯科。
而他最想拿下的地方不是莫斯科,而是列宁格勒。在他眼中,这座以列宁名字命名的城市是布尔什维克的摇篮和诞生地,摧毁它将摧毁苏联的信心和斗志。
据说,进攻列宁格勒其实有很多好处,比如打通与北欧的联系,抢占海港,控制苏联的交通枢纽。但希特勒提出这样的理由,让军官团大为倒胃口。军官团想要占领的是莫斯科。
这个建议来自古德里安,而古德里安的想法很明确,第一,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拿下这里可以切断苏联的南北战线。第二,这里是苏联的首都,夺取一个国家的首都意义重大。第三,它可以打开通往乌拉尔工业区的道路,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
但不幸的是,希特勒并不这么认为。于是双方开始争吵,最终还是没有吵起来,只能各退一步。他们最终决定,巴巴罗萨计划只是规定了三个集团军群的大致方向和目标,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则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这导致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大问题,作战目标缺乏主次顺序,三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被这些不断变化的目标拉来拉去。这给后续的手术带来了不少麻烦。
如果比较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国军队的规模——万人,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来自德国及其仆从国的多架作战飞机——德国的后勤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事实上,德军的后勤准备工作极为糟糕,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工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国高官在计划上的失误,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情报工作的失误,尤其是东线外军的情报工作。
首先,在生产体制上,在当时苏联人的印象中,德国是无比强大的,它所占领的地区,不管以前是什么国家,都是对希特勒狂热的,都是服从希特勒统治的。
这保证了德国在战争期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所有工人可以一天三班倒,源源不断地向德国供应军工产品,而且没有加班费。所以这个想法在苏联,在这个时候德国非常强大,几乎是不可战胜的。
然而,希特勒说,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占领区?请给我一打。
其实苏联的认识是错误的,是基于自己的认识形成的,所以他们认为德国占领区就是这样,甚至更好更强。事实上,德国并没有进入战时动员,年,德国工厂还是白班制,工人们每天朝八晚五的上,还要双修,至于加班吗?请支付足够的加班费。哪有一天三班倒的?
被占领土的人民如此狂热地崇敬希特勒。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这要归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量德国人口和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总督的和解政策。
至于其他总督?如果你看看汉斯·弗兰克的波兰,白天是德国人,晚上是波兰人,波兰抵抗运动甚至有一个政府,你还指望他们是希特勒的狂热支持者吗?恐怕绞死希特勒不是他们的狂热愿望。
遗憾的是,在金策尔的英明领导下,东线外部军队无话可说,提供给德军的很多情报都是错误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他们提供给德国作战部队的地图,如果不是一战,一定是国内游客和外国友人的苏联官方旅游指南。
这些地图上的地形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原本以为是村庄的地方一下子变成了城市。本以为是公路的地方,结果却是一条土路。这给德国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些地图不能指引他们正确的方向,道路规划完全错误。
德军自身的兵力虽然强大,但在计划的后勤制定阶段只能被形容为二流。比如,德军在规划后勤线路时,就非常仓促,没有规划好自己部队的行军线路和后勤线路。
也是对敌人可能的阻碍和对己方部队前进和后勤的破坏估计不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布列斯特要塞,由于守军防守坚固,古德里安不得不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向北移动了10公里,为此专门修建了一条公路。你可以想象这给军队造成了多大的混乱。
而部队因为道路规划不明确,导致拥挤在一条路上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因为德军最高统帅部只计划了部队将向何处移动,而根本没有计划他们将向哪个方向移动。估计是军队的指挥官决定扔自己的鞋子,鞋子指向哪里,军队就往哪里走。
在这种政策下前进的德国军队往往容易相互碰撞,阻塞交通,拥挤在道路上。如果不是苏军的战备工作做得比较糟糕,第一天就被德军干掉了边境线上的所有空军,恐怕这时候他们早就被炸飞了。
事实上,当德军按照漏洞百出的巴巴罗萨计划向苏军发起进攻时,希特勒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6月27日,在进攻结束后,希特勒对里宾特洛甫说:我就像传说中的那个骑马人,他穿越了君士坦丁冰冻的湖,当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时,他被吓死了……如果我对苏联的真正实力有所了解的话,我永远不会下达进攻的命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