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价格 >> 正文 >> 正文

一战后,协约国精心孕育新三国二战爆

来源:捷克 时间:2023/3/29

以“吵”为主的和会

众所周知,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大会,在这场由战胜的协约国主导的“和平会议”中,列强尤其是英法美三巨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引发争论的诸多议题里,又以如何惩处战败的德国和重新构建欧洲新秩序最为“棘手”。

虽然美国的参战对协约国最终取胜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在英法看来,这场战争仍是一场欧洲人的内战,美国人想借此介入欧洲还为时过早。结果也如英法所愿,在与英法争夺欧洲领导权的斗争中,后起之秀美国果然不敌老牌列强。

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仅提出与英法旧殖民主义完全不同的“十四点建议”,还煞费苦心搞出保障世界和平的国际联盟,但无比讽刺的是,当时共和党主导的国会两院直接否决了美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加入国联的提案。

就这样,美国被英法排斥在作为当时世界中心的欧洲之外,继续在大洋彼岸高举孤立主义大旗过着太平日子。

棘手的中欧布局

就德国问题,英法哥俩经常吵得一团糟。法国人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强烈要求狠狠惩罚德国人。而出于一贯的“欧陆均势”政策和对日耳曼人与生俱来的“亲切”,英国人极力反对过度惩罚德国。

为此,戏剧性的一幕经常出现在凡尔赛宫,一边是法国的“老虎总理”克里孟梭喊打喊冲,一边是英国的“律师首相”劳合乔治百般阻挠,而温文尔雅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则时不时出面调和一下紧张的气氛。

吵归吵,那也仅集中在惩罚德国的力度上,挑起战争的德国人必须受到惩罚已是三巨头的共识,问题的关键是,今后要保留一个多大力量的德国?彼时,东边的布尔什维克悄然崛起,通过不断输出革命把西欧弄得人心惶惶。

在拦截布尔什维克西进洪流这个问题上,三巨头不约而同达成全面共识,当然身处欧洲的英法最为积极。为此,协约国三大佬整日盯着欧洲地图,费尽心机,终于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构筑了一道“防洪堤”。

沿着“防洪堤”,新生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从北向南一路排下来,这三个欧洲“新成员”被协约国寄予厚望,今后欧洲的新秩序就靠他们维护了。

精心孕育新“三国”

被三个邻居灭国一百多年后居然得以复国,波兰人对协约国自然感激涕零。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在一场战争中相继崩溃,这个极小概率事件就这样幸运地降临到波兰人身上。

然而,协约国的“排兵布阵”远没那么简单。德国被极大削弱了,它身边的波兰需要保持多大力量?要知道,波兰人的“远大志向”在欧洲人人皆知,更何况两边都是它的宿敌。确实矛盾,英法最终下决心:至少让波兰有力量抵挡东边的布尔什维克,毕竟那是第一道防线,至于德国,三十年内是不会东山再起的。

后来的历史证明,波兰从来不是什么善茬。向东,趁苏俄内战,波兰人越过寇松线大举进犯;向西,借助英法撑腰对德国吹胡子瞪眼;向南,趁德国在年占领苏台德时抢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如果不是海军弱小,波兰人恨不得向北进入波罗的海兴风作浪。

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让协约国颇费苦心,把当时颇得人心的“民族自决”抛之脑后,两个不同民族就这样被强扭在一起过日子。英法对这一杰作还沾沾自喜,一边是捷克的西部犹如一把匕首插入德国腹部,一边是斯洛伐克的东部“巧妙”与乌克兰接壤,成功抵挡住苏俄西进的步伐。

几百年来,巴尔干地区一直是俄国人的梦想之地,这里也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欧洲火药桶名不虚传。为此,协约国也是伤透了脑筋,与其纷繁错综难以收拾,不如一锅烩了。于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诞生了。现在看来如此不可思议的“手工制造国家”,巴黎的大佬们当时玩得得心应手。

对哪个亲生的偏心

精心孕育新“三国”,协约国就此安心了?当然没有,对自己下的这三个崽,英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今后如何对付强大的苏俄才是重中之重,这三个亲生的还是嫩了点。到那个时候,能担此大任的可能唯有现在正要惩罚的德国了。

在英美的劝说下,法国人最终还是“识大局”了,战败的德国虽然被割让约一成土地和人口,但总算得以保命,协约国也没有一兵一卒开进德国。借助日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大力援助,德国又迅速崛起了。

巴黎和会期间,作为五强之一的意大利对战利品分配不均大为不满,一度退出和会出兵巴尔干地区。为此,三巨头严肃谴责意大利破坏欧洲新秩序,告诫意大利人“别打南斯拉夫的主意”。

二战爆发前,作为英法绥靖主义的巅峰之作,慕尼黑协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平心而论,英法确实为自己亲生的捷克斯洛伐克作了一定努力。被一战打得伤筋动骨,英法真的不愿再打了,况且当时能把“祸水东引”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欧洲人认同的二战正式爆发。德国人这次是铁了心要趟一趟英法的“底线”,谅你们也不会为这个亲生的豁出命吧?很快,英国首相张伯伦发出最后通牒:德国必须在时限内撤兵。

自认对英法了如指掌,希特勒根本不当一回事。9月3日,英国正式对德宣战,法国也紧跟宣战。得到消息,希特勒茫然望着前方半天回不过神。据德军高级将领回忆:从出兵莱茵兰到“合并”奥地利再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三年多来,“元首的直觉第一次出现错误”。

协约国的“远见之名”

看来,对这三个亲生的,协约国还是对波兰存有偏心。也难怪,在中欧从北向南精心构建的防洪堤被人相继推倒,英法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然而有意思的是,二战后那道“铁幕”正是沿着英法几十年前设计的防洪堤一路降下的。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已降下,整个欧洲大陆被一分为二。铁幕之后,是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全部处于苏联范围之内,全部以某种形式向苏联俯首称臣;它们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还受到莫斯科日益严厉的控制。”—温斯顿·丘吉尔年

不得不说,老道的政客丘吉尔看问题总是高人一筹。早在二战后期,丘吉尔就对苏联向东欧的扩张倾向深感忧虑,谴责苏联“严重威胁基督教文明和欧洲的自由”,极力主张巩固英美同盟以维持欧洲的“力量均势”。

这次,没落的大英帝国和不到40天就投降的法国再也无力排斥美国了,美国人昂首介入欧洲事务,从此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此后,美国主导的北约正式接过英法的接力棒,重新构建欧洲新秩序,开始了与苏联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较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