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有两场偷袭,改变了世界历史。
一个是年12月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另一个是比它早半年的德国偷袭苏联。
两者都是不宣而战,和平之下,瞬间暴击,妄图一剑封喉。
但最后的下场,都是惨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只需要调动几艘航母,悄悄地干活,人不知鬼不觉。
德国要偷袭苏联,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他们海陆空并用,万千部队呼啦啦调至边境,不是须臾之间就能掩人耳目的。
希特勒是怎么做的,能大军压境却瞒天过海,令苏联毫无戒心和防备?
事实上,偷袭前夜,苏联已经从多方面获知了德军要偷袭的情报,但为何斯大林始终不相信呢?
今天,飞春读传就来说说这个细节。
1,德国的崛起
德国偷袭苏联这事,得从一战开始说。
年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和赔款为结局。
战后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场大会,签署了N个条约,把德国大佬好好治了一下,胜利果实分了一遍。
在这样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世界暂时安静下来了。
不过,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在英美垄断资本的扶持下,迅速崛起。
实力打破平衡,德国利用一战“被欺负”的民众心理,暗地酝酿民族复仇情绪。
确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华盛顿会议,是在年召开的,3年后,英法德等7国,就又签署了系列协定,统称《洛迦诺条约》。
该条约修订了德国边界,恢复了德国大国地位,甚至同意它加入国联。
又过了3年,即年,发达起来的德国,就开始向军事发展,悄悄地制造起了飞机、坦克、装甲车,还在西班牙秘密建造潜艇。
面对西方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敌视,德国大肆渲染“苏俄威胁”论,要求国际社会解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对自己军备的限制。
这才刚刚束缚它3年。
年,英法德意日5国又开了日内瓦会议,原则上承认了德国的军备权利。
同年的洛桑会议,再一次松绑,取消了德国的赔款义务。
就这样,从到年,10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德国一步步冲破。
此时的德国,经济上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人口上,是欧洲大国;
军事上,在英美军火商的支持下,加上其原有的工业潜力和先进的科技,也迅速发达,争霸欧洲。
复仇的战争风云,在欧洲上空酝酿。
年,希特勒登场了。
这年1月,他当上德国总理。年底,他宣布了“党和国家合一”。
在排挤了德国共产党后,纳粹法西斯的面目越来越清晰了。
年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病死,希特勒兼任总统,高喊“大炮代替黄油”。
国民经济转向了军事。
陆军扩容,空军建立,全民征兵,民族仇恨,“苏联威胁”,对外扩张……一系列走向战争的设计,在希特勒的公然煽动下,一步步变成现实。
无怪乎,有人说一战二战中间的20年,不是和平,而是休战。
年3月,希特勒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冒着被英法制裁的危险,公然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此举公然践踏《凡尔赛和约》,狼子野心,世界震惊。
连希特勒都说,这一刻是他一生中最最担心害怕的时刻,怕世界群起而攻之啊。
但是,法国英国,均未行动。
希特勒窃喜,豹子胆越来越大。
4个月后,年5月,一战后的第一次对外侵略发生了:意大利进攻了是阿比西尼亚。
很快,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交上了好朋友。
2个月后,两人谋划了对西班牙内战的干涉。
同年10月,德意结成“柏林-罗马轴心”。
又一年,军国日本加入,打着反共协定的幌子,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年3月,德国出兵奥地利,5月挑起捷克斯洛伐克自治,几个月后将其吞并……
这是希特勒“小试牛刀”,一场更大的谋划,就在眼前。
二、苏联的担忧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一诞生,就面临资本主义的敌视。
东方有日本追击,西方有英法德围堵。
前后皆是不善缘。
这个新生儿想安然成长,必须小心翼翼,与周边勤奋修睦,以求自保。
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苏联发觉日本的北上,有意在苏联的阴谋。
它随即与西方加紧修好。
年,苏联与中国恢复外交。
同年,苏联先后与芬兰、波兰和法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年,又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签订条约,保障其漫长的西南边界,安全无虞。
苏联接着修善缘。
年3月,与蒙古共和国签订友好互助条约。
年日本全面侵华后,苏联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的贷款,购置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等苏联装备。
并派苏军志愿飞行员到中国,一同抗日,修下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友谊。
安置好西边后,东边起火了。
年和年,日本两次挑衅苏联,苏联果断予以回击,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战备,在张鼓峰和诺门坎战役中,彻底把日本打疼。
此后至二战结束,甚至直到今天,日本再也不敢向北妄想。
解决东方后,苏联又把重心调整到西方。
如何面对英国和德国,是个技术难题。
英国老牌日不落帝国,是德国在欧洲唯一担心的老虎。
一战后虽经十余年发展,德国已可以叫板英法,但希特勒怕的是,如果英法大举进攻,苏联再在背后给自己一枪,那德国肯定完蛋。
德国这么想,苏联也是这么想的。
谁不怕前后夹击,腹背受敌。
这时的英国,也有考虑。它已私下准备给德国一笔5亿英镑或更高的军事贷款,以便把战火推到东方,远离自己,所谓“祸水东引”。
其心叵测。
英国、法国、苏联,名义上是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德国随时可能进行的侵略,但其实各自都有私心,都想与希特勒眉来眼去,期盼自己一方和平或缔约,以便把战火推到别国。
正当他们相互猜忌时,希特勒洞穿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各自的鬼胎,呵呵一笑,计上心来。
他转向斯大林,递上橄榄枝,在一个深夜,果断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一招,瞬间改变了世界格局。
苏德站在了一起,真可谓是,廓清了欧洲迷局,绝望了英国的鬼胎,停止了苏联的摇摆,抛弃了喊痛的日本,叫醒了法国的美梦,惊诧了美国的下巴。
此条约签于年的8月23日,签署后10天不到,希特勒就发动了对波兰的闪电袭击,二战爆发了。
三、德国之悟
德国袭击波兰,英法担心侵略自己,遂对德国宣战。
有充分准备的德国,凭借强大和先进的军事装备,迅速打遍欧洲无敌手:
年9月1日,闪击波兰,
年4月,希特勒拿下了挪威和丹麦,
5月,拿下了荷兰、比利时,
6月,占领了法国巴黎。
唯一让德国停下脚步的,是老牌工业强国,大英帝国。
就在德国肆意清扫周边国家时,苏联也马不停蹄,在德国的坚船利炮后,悄悄做另一场不见硝烟的大文章。
斯大林想,既然你希特勒以我无威胁为前提,才敢对西欧大肆进击,那么反过来,当你已经开始与周遭邻国大举开战时,是不是我也可以以此为机会,开个价,捡个便宜呢?
嘿嘿,这不叫讹诈,这叫把握时机,坐收渔翁。
波兰,是苏德之间的小国,希特勒一声炮响,斯大林赶来收猎物了。波兰一分为二,西边是你老希的,东边,呵呵,就归我了吧……
希特勒诺。
之后,趁他忙于侵略时,苏联又在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扶持成立了苏维埃政权,不多日,把他们收入了苏联。
一个令人忽视的事实是:
在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的22个月中,苏联不仅在国内备足了军事防御,发展了兵力,建立了现代化的军械部队,还通过外交等手段,缔结了许多军事同盟。
希特勒蓦然回首发现,在自己南征北战的时候,苏联已经悄然做大,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在西部边境建立了一个很宽很安全的缓冲地带。
最后计算得失,希特勒发现苏联的收获,比自己还大。
苏兄所谓的“中立”,实际上是在背后掣肘、阻碍自己。
他掐指一算,这种不见硝烟的阻止,实际上比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希腊、南斯拉夫和英国等,所有国家的武装部队加起来对自己的阻碍,都要大得多。
原来自己被利用了!
原来最大的赢家是苏联!
气歪了卫生胡,抹乱了希式发。
希特勒恍然大悟,既然如此,这边英国佬一时也兴不起啥浪花,那么好,矛头调转,先把苏联解决了!
由此,一个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四、声东击西
巴巴罗萨,是多年前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绰号。
他在位时,征服了德意志,做成“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堪为欧洲传奇。
巴巴罗萨的本意,是意大利语“红胡子”的意思。
腓特烈一世得此绰号,意思是他所杀的意大利人的鲜血,可以把自己的胡子染红。
几百年后,希特勒以此典故为自己进攻苏联作名字,野心可见一斑。
关于向东扩张,近代德意志之父俾斯麦,曾对后人说过一句醒世名言:
“在西方进行战事时,应避免对俄国的战争。”
希特勒在二战中犯过3个错误:空袭大不列颠、联日对美,以及现在在未解决英国的时候,抛却了俾斯麦的警告,极为冒险地进攻了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是在年12月18日晚上签发的。
此计划极为机密,当时是以“第21号训令”为名,向海陆军同时印发的,主要号令为:
“德国国防军,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以一场速决战,将苏俄击败。”“为此,陆军必须投入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但必须保障占领区免遭敌突然袭击。”“空军要抽出大量兵力支援东方战局中的陆军,以期迅速结束地面作战……”
计划于年5月15日前完成,且一再强调,“切切不可暴露进攻企图。”
为了隐秘此计划,希特勒可没少做文章。
就在计划签署的第二天,希特勒还正式会见了新任的苏联大使。
会见中,他彬彬有礼,接受其国书,用了35分钟进行亲切交谈,共叙苏德睦邻友好史话。
实际上,希特勒的另一只手,此时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苏联予以致命暴击。
海陆空同时开火,必须把大军调集至边境,如何不让苏联看出端倪而起疑心呢?
使奸!
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也只是在谈判中感觉无望时,突然不宣而战,但它并没有声东击西。
希特勒比东条更为奸诈的地方在于,他在偷袭前故意放出数枚烟雾弹。
年2月15日,德军参谋总部下达一份要求专门散布假情报的情报,以掩蔽巴巴罗萨的计划:
在大军调集的第一阶段,即年4月,要把陆军的调集说成是“在德国东西部换防”。
在第二阶段,向苏联进攻时,把军队的指挥说成是大规模的“佯动”,用来欺骗英国的,目的是转移英国视线。
真是真假难辨,诈中有诈了。
为了保密,希特勒要求对自己的军队和军官,也要欺骗。
他说,要让士兵们觉得现在的主要目标仍在英国,主要任务仍然是准备登陆英国,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
为了让苏联不起疑心,希特勒还一反常态,更加亲密地与苏联进行贸易往来,还签署了大量贸易协定,并高调指挥报纸进行舆论宣传,大赞苏德友好。
这还不算什么,希特勒进一步指示:要向苏联出售更多更先进的飞机!
执行军官一听傻了,这怎么使得,把先进的武器给敌人,这戏演得也太真了吧!
希特勒一笑说,放心,这些新技术只有德国人懂,我们白送给苏联,他们也不会用,此举只为迷惑斯大林。
进一步的迷惑,还在继续。
在军队中增加配备英语翻译人员,给部队印发大量的英国地图,张贴“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口号……
这样的全军部署,从微观到宏观,从西向到东边,可谓遮掩得天衣无缝。
我敢打赌,即便现在的你我穿越过去,仅凭目之所及,我们也看不出希特勒的真正意图,会是在苏联。
难怪苏联会放松警惕,让希特勒偷袭得逞。
五、苏联开战前的几个迹象
“现在俄国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已同俄国缔结了条约。但条约只是在对我们有用的时候才有遵守的必要。”
这是年,德国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希特勒对内部人员说的一句话。
作为政治家,条约从来不构成束缚。
对斯大林来说,他何尝不知这点常识。
当他和希特勒签订这一互不侵犯约定的时候,他就知道,侵犯,该来的总会来的,而且来得会很快。
他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来尽量推迟这一刻到来的时间。
他深知,苏联的家底还远远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发现,苏联或许真的不是身经百战、屡战屡胜的希特勒的对手。
年9月,也就是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次月,最高苏维埃第四次特别会议,通过了《普遍义务兵役法》,全民推行兵役,下调应征年龄,延长服役期限。
这,是一个大国进行国事备战的信号之一。
半年前,联共18大通过的国民经济计划,也要求经济中心转移到“国防工业”,弹药工业、航空工业、化学工业,成了当时苏联的热词。
与此同时,苏联在加紧改革红军人事、战略战术,和军衔制度。
10年前开始的大肃正,已使许多军中高级将领受处理。
现在,大战在即,急需用人,多名被判刑的军官被召回,他们的军衔得到恢复。
然而,他们作战经验欠缺。数据显示,年,苏联陆海空指挥人员,近85%的人在35岁以下。
为提升这些年轻军官的素质,大批军官集训班密集开班了,大规模的陆海空军校诞生了。
这是苏联准备打仗的信号之二。
同时,针对国民也开始了普遍的军事训练。一些群众性的国防活动、协会也雨后春笋般在基层出现。
在这些协会的组织下,每年,苏联有好几百万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航空机械员等,在各种俱乐部和学校学习专业知识。
这为全国打仗准备了充分的群众基础。
这是信号之三。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国家正在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尽一切推手,最大限度地推迟战火蔓延到自己国家。为此,他低调忍让,与邻国尽数签订友好条约,其真意,正在于充分备战。
年5月,他在克里姆林宫中,向几百名刚毕业的年轻军官发表讲话说:
“局势很严重,不能排除德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发动进攻的可能性……红军还不够强大,还不能轻易地粉碎德军,红军仍缺少现代化的坦克、飞机和其他装备,红军官兵还在训练中。”
对他来说,他实在不愿意与德国开战。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希特勒来犯,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到那时,他知道,牺牲可大了去了。
他分析,只要不与德国开战,苏联的一切利益都还在,比如,与周边国家的普遍友好,日益扩大的势力范围。
这些好不容易在希特勒背后争取过来的盟友,一旦开战,是怎么个调转枪头,谁也不知。
这是其一。
其二,10年奋斗发展,10年大肃正,社会主义建设初见成效,如果要开战,苏联遭破坏的不仅是经济、军事,还有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心理。
这也会给初长成的苏联,迎来难以估量和把握的灾难。
所以,他宁可向战争狂魔妥协,也要竭力避免战争。
他根据掌握的情报推测,德国在年春至8月,是最危险的时候。
如果能够把德国的进攻拖到冬天,那么寒冷的冬季会迟滞德军的计划,这样一来,他们苏联就又可以推迟一年开战了。
斯大林这样想的,希特勒也是这样想的,而且希特勒要让斯大林以为,他真的不会在年的春天,对他开战。
希特勒出色的诈术,和斯大林不愿开战的初衷,使斯大林轻视了德国的突袭。
事实上,在德国突袭苏联之前,斯大林曾密集地接到几个渠道过来情报,他们都说德军要来偷袭苏联,但斯大林仍然不太相信。
这其中缘由,可能与另外一个因素有关。
六、3个渠道获得偷袭情报
让斯大林感觉德国可能变脸的,是年3月,他与南斯拉夫新政权签订的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与以往哥俩好的默契不同,此次斯大林与对方刚刚签约几天后,希特勒就下令攻打了该国。
这让苏联感觉打脸了。
斯大林感觉不妙。不久,在日本向他示好之际,4月13日,他与日本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
与东方日本的签约,是苏联掉头与德国备战重要的信号。
德国对苏联的突袭,发生在年6月22日清晨。
2个月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亲自给斯大林发过一封电报,说德国人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向苏联进攻了。
次月,驻德国的大使馆也发来电报称,德国人准备在6月15日发起进攻。
6月18日,来自伦敦的大使馆也警告说,希特勒的进攻,不会迟于6月中旬。
但斯大林对这3个不同渠道过来的情报,均不予相信,甚至在上面批示:“让呈送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
斯大林为何不相信德军会偷袭?
原来,这还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斯大林落下的心病。
当时,英国法国与苏联面和心不和,一心想把战争推到苏联,所以暗地和希特勒示好,给他贷款,让他攻打苏联。
也就从这时起,所有从英国法国过来的情报,斯大林都要掂量掂量,其水分有多少。
此时,在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丘吉尔再喊“狼来了”,可以想象斯大林会啥表情。
他当然会认为这是英国在故伎重演,目的是离间他和德国,骗他斯大林上钩。
“用德国人吓唬我们,用苏联吓唬德国人,瞧,有人唆使我们敌对,以坐收渔翁之利。”
斯大林对这些情报不屑一顾的说。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军6月21日夜,一个德国叛逃者来到苏军营中,告诉他们,德军将在次日凌晨3点开始进攻苏联。
斯大林下令全军注意防御,但此有点亡羊补牢了。
几个小时后,他收到消息,德军已经进攻,炸毁了基辅机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