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对于政治之动荡,恐怕东欧人算是体会很深的了,两次大战到后来的冷战,中间是大国倾轧和意识形态的折腾。
对于此,有人愤然抨击,也有人旁敲侧击,形成了东欧电影特色鲜明的荒诞和黑色幽默风格。
有这么一部电影,巧妙描述了那段历史——
《给我一个爸》
该片拍摄于年,是捷克最具代表性的影片之一。
这部影片讲述了在东欧剧变的年,一位捷克单身大提琴家阴差阳错开始照顾一个苏联小宝宝的事情。
大提琴演奏家鲁卡在一次丧礼伴奏服务的间隙,用拉大提琴的弓轻轻撩起歌女的长裙,进行了一场很有艺术性的挑逗。
歌女举止端庄,神情投入,歌声悠扬,下身却扭捏难逃,间或向鲁卡抛去欲迎还休的迷离眼神。
类似其他欧洲地区的所谓艺术电影,接下来一会儿的工夫,鲁卡就在他杂乱的房间迎来了歌女的投怀送抱。
这时镜头逆光,人影朦胧,床上,鲁卡怀抱歌女修长的大腿当大提琴,十指漫游其上,艺术性的偷情被处理得妙趣横生。
这是影片的开头,轻松诙谐的笔触,简勒勾画出一个单身中年男子的散漫生活。
卢卡,55岁的捷克未婚老男人是捷克国家爱乐乐团的大提琴手,由于弟弟从东方阵营叛逃到西方,而失去了在爱乐乐团的演奏资格。
为了赡养年迈的母亲,卢卡只能和同伴们在葬礼上为人们演奏哀乐和为墓园管理处描墓碑。
但困窘的生活让他不得不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以获得报偿。
结果这个女人在婚礼结束没多久就凭借着捷克护照跑到西德,留下5岁的儿子当做担保。
就这样,这个年仅5岁、叫做柯利亚、只会讲俄语的小男孩便进到卢卡的生活中并赖着不走。
苏联女人留给卢卡的不仅是一个小男孩,还有一大堆的麻烦。
八零年代时捷克与苏联的关系很复杂,苏联军队解放了捷克,但之后却又赖在当地不走。
捷克人内心里大多都讨厌苏联人,但也都多少都学会讲俄语,然而卢卡尤其讨厌苏联人,完全拒绝学俄语。
毕竟这只是一个5岁的小孩,卢卡顶多只能对着柯利亚如同自言自语般地稍微批评一下苏联,然后认份地接受科里亚进入自己生活的事实。
从柯利亚惶恐的眼神到过马路时紧张拉住鲁卡宽厚的大手。
从卢卡在柯利亚初来乍到时的哭笑不得到柯利亚在地铁走丢后的急噪不安。
从试探到关爱,从不厌其烦到依依不舍,演绎了感人的“父子”情深。
显然,这段深情不仅仅讲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它寄托了导演对两个民族的美好祝福,这样的氛围下,一个民族的创伤被一份无私的爱稀释,影片气度显得非凡。
这部影片获得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体裁上来看,与年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有许多相似之处。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在60年代曾经辉煌过,但随着苏联铁蹄碾碎“布拉格之春”,捷克电影新浪潮的声调也跟着减至走低直至销声匿迹。
在《给我一个爸》中,捷克电影独特的黑幽风格仍存,但是并非那么癫狂,而是更多温情和小人物的善良。
动荡的历史磨灭不了人性中单纯的东西,一对“父子”间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对于压抑人性的时代,普通人对良子坚守的坚定态度。
也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杨·斯维拉克出生于年,正是捷克电影的黄金时期,30年之后的传承颇为影迷津津乐道。
二人组成的“父子兵团”是捷克电影强有力的血液,之前几年还曾因《菁菁校园》提名奥斯卡。
《给我一个爸》可以说是一部捷克国民级的电影,它影响了很多后续捷克电影的拍摄风格。
它透过卢卡与科里亚的故事,呈现那个时代的捷克人与苏联人所面对的政治压力与环境困境。
通过这部电影,你可以更好的了解捷克与俄罗斯之间的种种纠葛的历史渊源,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个父亲所能展示出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和独特。
《给我一个爸》
导演:扬·斯维拉克编剧:帕维尔·陶西格/兹旦内克·斯维拉克主演:兹旦内克·斯维拉克
豆瓣8.3IMDb7.8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