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类型 >> 正文 >> 正文

军械尖端,未必能抵御敌军浅谈捷克斯洛

来源:捷克 时间:2022/10/28

常言道,落后就要挨打。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先进”也并不意味着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二战前夕的捷克斯洛伐克,便是典型的例子。年一战末期,多民族的奥匈帝国土崩瓦解,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政权,在奥匈帝国废墟上崛起。年10月28日,捷克和斯洛伐克正式建国。捷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自古便是物产丰饶、交通便利之地,在奥匈统治时期又兴建了大批军工产业,故而在其独立后,迅速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军火生产大国。

20世纪20~30年代,是捷克军工生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捷克生产的武器,除了少部分留以自用外,其他的均对外出口。捷克国土面积不是很大,却贡献出大批武器杰作。常规武器中,小到手枪手雷,大到战车坦克,没有捷克造不出来的。抗战时期,我国军民普遍钟爱“捷克造”机枪。而在纳粹德国吞并捷克后,德国人也借鉴了大量的捷克军事技术,例如大名鼎鼎的“LT-38”坦克。30年代时期,捷克出口的武器装备,曾占世界武器出口总量的30~40%,名列世界前茅。

先进的军事工业,为捷克赚取了大量外汇,却不能挽救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命运。年9月,奉行“绥靖主义”政策的英、法两国,在慕尼黑进行了一场出卖捷克国家利益的政治交易,默认了德国对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占有权。在此之后,英法对捷克的保护力度日渐减弱,而德国对捷克的影响程度却逐步加大。年11月~年3月,德国、波兰、匈牙利先后入侵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三个邻国的武装压力下,捷克纵有顶尖军备,也无力保卫国家,最终于年3月被德国占领。

现在看来,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除了有英法出卖这一外部因素外,还与其内部的不团结有直接关系。从本质上讲,捷克斯洛伐克是由协约国列强拼凑起来的,国内矛盾错综复杂。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捷克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矛盾。两族矛盾由来已久。15世纪初期,捷克人为了反抗日耳曼地主和教会的盘剥,而进行了胡斯战争;年,捷克人把哈布斯堡的钦差官员扔出窗外,又引发了三十年战争。从中古时代算起,捷、日两族的斗争,已经贯穿了数百年历史。

因此,在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后,日耳曼人就立刻产生了离心倾向,而捷克政府同样对此采取高压、迫害政策。一位旁观者就曾在其小说中提到:“捷克军警对日耳曼族大学生的欺辱太可怕了,他们脱掉了日耳曼族大学生的白袜子,撕破了日耳曼族大学生的褐衬衫。”从某种程度上讲,捷克政府是在错误的年代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而将大批日耳曼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因此,当希特勒的德国军队开进苏台德时,多数当地日耳曼人不但不进行抵抗,反而夹道欢迎。

斯洛伐克人虽然和捷克人是兄弟民族,但是和捷克人的关系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好。建国之初,部分捷克官僚推行“大捷克”主义,将斯洛伐克人视为捷克人的“分支”,将斯洛伐克语视为捷克语的“方言”。这就从根本上制造了民族间不平等。同时,捷克地区繁荣富庶,斯洛伐克地区则贫困落后。经济上的不对等,也加剧了斯洛伐克人心理上的不平衡。20年代,斯洛伐克地区出现了诸多具有分离倾向的组织。慕尼黑会议期间,许多斯洛伐克人甚至有亲德倾向,试图借德国人的帮助,摆脱捷克。

在捷克斯洛伐克东部,有一块较为特殊的区域,名为“外喀尔巴阡乌克兰”,或“鲁塞尼亚”。这块地区,从历史渊源上讲,同东欧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希特勒利用《慕尼黑协定》的条款,宰割捷克斯洛伐克时,外喀尔巴阡乌克兰也在谋求脱离捷克政府控制。年3月,在希特勒的威逼利诱下,斯洛伐克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外喀尔巴阡乌克兰也步其后尘,于3月15日宣布“独立”。但好景不长的是,这个“国家”刚建立不久,就遭受匈牙利的武装侵略,短短几日便宣告覆灭。

总体来看,在德军大规模入侵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讧之中,其军事力量被逐渐削弱。当希特勒刚刚产生染指苏台德的野心时,捷克尚拥有抵抗的决心,并且还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军事动员。然而,当《慕尼黑协定》生效后,随着国内分离势力的抬头,捷克政府也逐渐放弃的抵抗的意图,转而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于年3月被德、匈、波三国瓜分。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