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老北京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胡同多,俗话说“北京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胡同里几乎全是四合院,青砖灰瓦,中规中矩,清一色的平房。然而在众多的胡同中,却有一条独一无二的胡同,里面尽是带尖带角的小洋楼,与灰色民居
形成强烈差,这就是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东交民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北京设立大使馆,使馆都集中在这条“东交民巷”胡同中,使馆建筑都是依本国的特色所建,所以变成一条“洋胡同”。
北京东交民巷旧影
无独有偶,在旧中国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哈尔滨,也有一个外国领事机构集中的地方,它不是一条街,而是以城市中心广场的地标建筑圣.尼古拉大教堂为圆心,约米为半径的各个街区,如红军街、颐园街、吉林街、阿什河街、花园街等,这里集中分布着二十多个外国领事馆中的大多数。
哈尔滨市中心原地标性建筑圣.尼古拉大教堂
领事馆集中的街区
早期哈尔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领事馆呢,这要从中东铁路说起。年随着清俄合作的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便成了铁路交汇的枢纽城市,铁路局也设在这里,围绕这条规模宏大的铁路建设,银行、商号、工厂、公司如雨后春笋,大量资金不断注入,并在这里周转,使城市从平地开始迅速崛起,在不到20年里,哈尔滨已发展成远东最大的门户城市,并侨居了40几个国家20几万的移民,外资银行34家,外国商业机构个,为方便各相关国家的侨民和商务往来,有2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了领事馆,或总领事馆,馆址大都设在市中心地标建筑广场的周围。
原圣.尼古拉大教堂广场
现在的中心广场
中东铁路建设主要依靠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力主要是中国人,随之也跟来服务和经贸人员,据铁路局年1月14日人口普查统计,当时全市人口人,有53个民族、46种语言,超过人的民族有:俄国人,中国人,犹太人人,波兰人,日本人,德国人,鞑靼人,拉脱维亚人,格鲁吉亚人,爱沙尼亚人,立塔宛人,亚美尼亚人,这些外国人都需要管理和保护,以及签证,北京大使馆远水解不了近渴,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所以纷纷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
年1月14日,俄国第一个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紧随其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白俄罗斯()、南斯拉夫()、芬兰()、英国()也都在哈尔滨设领事馆。年4月30日《英俄协定》后,又有荷兰()、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瑞士()、葡萄牙()、波兰()、立陶宛()、匈牙利()等国纷纷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苏维埃远东共和国代表部(,沙俄残余势力),苏联(年)
凡是领事馆都设在所驻国首都以外侨民较多或跨国流动较大的城市,主要职责是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或延期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
现在我国有许多城市都设有领事馆,比如上海有72个,广州有54个,成都有17个,重庆9个,沈阳7个,等等。在多年前,哈尔滨就设有20多个领事馆,即便拿到现排名,也能排到前三位,足见当年哈尔滨在世界上的地位。
目前,在哈尔滨中心区域仍保存有部分以前领事馆的老建筑,已被政府辟为保护建筑,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城市文化的积淀,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参观这些老建筑,可从中领略到它们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中东铁路是中俄合建,大量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首先来到哈尔滨,所以俄国第一个在哈尔滨开设总领事馆。
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年1月开办,地点:红军街85号
年的俄国总领事馆建筑(现红军街85号)
大楼始建于年,年竣工,曾为中东铁路宾馆,俄国军官俱乐部,日俄战医院,年至年为领事馆,日伪时期改为大和旅馆,现在是龙门宾馆贵宾楼。
龙门宾馆贵宾楼(原沙俄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年至年俄国总领事馆迁至南岗区公司街59号。
俄国总领事馆(现公司街59号)
年俄国推翻了沙皇政府,年北京政府停止了俄国驻华领事馆待遇,中东铁路局于当年10月在俄领事馆原址成立了华俄工业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现在是哈工大博物馆。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原俄国驻哈总领馆)
这座年的建筑,不算高大雄伟,但不乏深沉含蓄,端庄典雅,标志性的拱门,与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的门窗遥相呼应,彰显出年前哈尔滨建筑的个性,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展品。
法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颐园街3号,建于年,是犹太商人斯基德尔斯基家族的私邸,法国领事曾于年租用该建筑为法国领事馆,法国曾在多处设馆,这是仅存的馆址。
年法国驻哈领事馆旧照
颐园街3号曾经的法国驻哈领事馆(现省直老干部中心)
法国于年5月18日在哈设馆,第一次世界大战(年)一度降格为副领事馆,战后(年)恢复领事馆,年升格为总领事馆,年改为一级领事馆。
二战时期,法国向德国投降,但领事馆仍在活动,年5月德国投降,领事馆被日伪当局查封,8月日本投降后,领事馆恢复活动,至年5月,哈尔滨特别市政府社会局外侨科将馆接收,遂闭馆。法国领事馆开办40年,是驻哈最早时间最长的领事馆之一。
法国驻哈领事馆旧址(龙江街39号已拆除)
年2月,现任法国大使顾山参观法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
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年1月21日,在俄国设立领事馆一周后,美国是第二个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国家,原馆址已拆除。
已拆除的美国领事馆
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现东大直街号)
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迁至东大直街号,年该领事馆升级为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当时在哈尔滨的美国人很少,最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但领事馆的人员就占了近十分之一。人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在哈尔滨却搞出了巨大的商业动作。年,美孚石油洋行在哈尔滨开办,并在哈尔滨多处设立了售油台,几乎垄断了哈尔滨的石油市场。实力雄厚的美国大型商业机构纷纷进驻哈尔滨,从事军火、钢铁、电气、罐头、纸张等商品贸易。有商业繁盛的地方就一定缺少不了银行,以美国花旗银行为首的各大银行也在此时纷纷落户哈尔滨。据年统计,美国在哈尔滨的保险公司就多达34家。哈尔滨成为美国在中国东北的金融中心。美国人还在哈尔滨新建、扩
建一大批工厂。年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后,美国领事馆继续开馆。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进入战争状态,年12月8日领事馆被日伪当局封闭。最后一任领事路易·盖尔来及全体馆员均被软禁在该馆内达半年之久。年7月4日,全体外交人员被遣送到日本,再由日本乘船经南非返美。
抗战胜利后年秋天,美国曾决定恢复哈尔滨总领事馆,但因局势未稳多种因素,最终作罢。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的历史就此终结,只留下这栋黄色三层小楼矗立在那里……时间如梭,光阴流逝,熙熙攘攘的人流,谁还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