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食物亦如捷克人的性格,亲切朴实。
Trdelnik是捷克街头最常见的小吃。
这是一种很传统的面食,面皮裹在长长的棒子上放在炉子上烤,烤好后把棒子抽掉,食物就是中空圆筒状的,之后切成段,变成一段段圆筒,拿在手上吃也很方便。
你可以直接吃原味的Trdelnik,也可以在圆筒里加上奶油或者冰淇淋,多一份香甜。
咖啡馆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有人说欧洲是“五步一咖啡”,也许有夸大之辞;但在欧洲咖啡馆数量的确惊人。
随处都是百年以上的咖啡馆,就像一部放映着黑白无声的电影,值得过客们细细品味。
我们在这次停留的几个城市里,各选择了一家咖啡馆体验,虽然它们各有不同,但是欧洲源远流长的咖啡文化就像中国的茶文化一样,历久弥香。
布拉格有许多知名的网红咖啡馆,我们最后离开那天选择了这家CafeLouvre。
不为别的,而是大名鼎鼎的卡夫卡,当年在这个咖啡馆里完成的那部作品便是著名的《变形记》,而这一切故事的发生地也在这里。
卢浮咖啡馆开业于年,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多年后,很多人依旧会为了这个故事,从世界各地赶来,希望在这里能够找到卡夫卡曾经留下的痕迹。
里面的陈设复古却低调,也许有布达佩斯的纽约咖啡馆珠玉在前,我们甚至觉得这家咖啡馆有点朴素。
但是这里作为一家百年咖啡馆,价格却非常的亲民,服务也没有通常老店都有的傲慢。
如今坐在Louvre,仿佛依然能看到作家伏案写作,有志之士高谈阔论。
在游客纷至沓来的城市,能保持这样的价位和品质难得可贵。
也许是一路喝了太多的咖啡,在这最后一站我俩鬼使神差地各点了一杯热巧和一杯青柠薄荷冰茶,以至于现在正在写游记的我也对当时自己这个行为匪夷所思。
如果下次再去,我一定要点一杯连拉花都是“L”的卡布奇诺。
欧洲的咖啡馆,大多都供应主食。
我们往往起得晚,吃午饭也晚;因此最喜欢在咖啡馆里点上一杯饮料,一份主食,一枚小蛋糕,悠悠闲闲地度过炎热的下午,是我们在欧洲最放松的时光。
布拉格第一网红餐厅,其中的三角形阳台在无数游记里都出现过。
比起景点的大众角度,这里能从另一个角度俯瞰老城广场的全貌,广场明星建筑天文钟、泰恩教堂一左一右相继入画,因而受到万千网民的追捧。
我们自然也不能免俗,尤其住得离广场那么近,一顿午饭就可以换一个机位,何乐不为?
我们显然低估了这家店受欢迎的程度,前一天晚餐时分去直接因为没有预约而被拒之门外,并且告知预约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前台建议我们第二天午餐时分过来碰碰运气,我们拍完维巴庭院到这里已经接近下午2点,午餐高峰一过,轻松入座,只是不是景观位。
我想这样酷热的下午,谁也没心思去坐那个没遮没挡挡景观位吧?
回到座位,点了一咖啡,一主食,一甜点。
味道真的都不怎么样,尤其在欧洲,如果连咖啡都做不好的话,我真的要怀疑这家店的真正实力。
意面虽然不至于难以下咽,但是味道和我想象的相去甚远;提拉米苏本来也是欧洲最经典的甜品,但是这家店做得实在太水了!
总结:华而不实的一家网红店,抱着“为机位买单”的目的来就行。
这其实也是布拉格的一家网红店,但是朴实的内部环境没有了浮夸的网红打卡机位,成为网红也是因为口味真的棒。
我们先后光顾了两次,除了没有空调,其他真的没有槽点,值得五星推荐。
在欧洲,无酒精的mojito是我除了冰咖啡以外的最爱。
欧洲夏天有太多没装空调的餐厅,简直逼着我把一年的吃冰份额在几天内全部用完。
有时候一杯喝完了饭还没吃完,就接着再点一杯,看吧命是冰块给的。
捷克的烤猪肘和德国一样有名,这家餐厅的两大推荐菜一个是烤猪肘,另一个就是烤猪肋排。
烤猪肘外脆里嫩,没有腥味又非常juicy,不沾酱吃原味都可以相当满足。
虽然品得出没有经过复杂的腌制调味,但是就是没道理的好吃。
对于擅长料理猪肉的国家,你永远不用怀疑他们的猪肉类美食,他们就是可以无招胜有招地让你心服口服。
猪肋排虽然我更爱维也纳的,但是这家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这家店真心是物美价廉的代表,菜量都特别大。
如果不是大胃王,两个人点一份主食就够了,另外可以再点一份面包汤或者沙拉。
两次光顾人均都没有超过人民币,捷克的物价还是让人无比舒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