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选择 >> 正文 >> 正文

二战德军战车系列轻中型坦克篇

来源:捷克 时间:2023/3/16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装甲车辆详细的划分为: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突击炮、反坦克自行炮、装甲车、自行火炮等,但是德国人则把所有装甲车辆统一称为“Panzerkampfwagen”,也就是“装甲战斗车辆”。而二战时德军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是一号—八号这几款,那么今天就先来详细介绍下一号—四号这几款轻、中型坦克的发展历程和战场表现。

I号坦克A型

I号坦克:一战战败后,德国受《凡尔赛和约》限制,不允许德国设计、生产和使用坦克,当时的德国是由魏玛政府掌权并不敢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到了年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后便直接向亨舍尔、克虏伯、奔驰等企业招标,以设计制造拖拉机的名义进行一号坦克的样车制造,最终设计出了一号坦克A型,一号坦克A型重量为4.5吨,配备克虏伯M风冷发动机,主要武器是两门7.92毫米的MG13机枪没有设计主炮,由于A型装甲的最厚处也只有13毫米,因此该坦克只是作为训练坦克,用于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术指导使用,A型一共生产了辆,由于克虏伯的风冷发动机存在性能缺陷,所以在年用迈巴赫水冷汽油机对A型进行了升级,同时还增加了两个负重轮,这便是一号坦克B型。B型一共生产了辆,其中部分B型加装了空气滤清器、更改了排气设计,成为了热带改进型号专供日后隆美尔的的非洲集团军使用。虽然一号坦克的装甲和火力都不优越,但是德军还是在年委派克劳斯玛菲公司研制出了一号坦克C型,C型将装甲从13毫米升级到了30毫米,并且换装了变速箱使其时速达到了79km/小时,C型在战场上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侦察。

I号坦克F型

装甲薄弱的问题一直是一号坦克的突出短板,因此后来德军还研发了I号坦克D型和F型,D型仅生产出了原型车并未投入量产,而F型则把正面装甲的厚度提升到了80毫米,侧后方的厚度也提升到了50毫米,总重量达到了21吨。虽然是大名鼎鼎的德国战车家族一员,但是一号坦克的战绩非常难看,年西班牙爆发了的内战,内战双方都获得了欧洲各国势力的武器援助,因此这场内战也被称作“欧洲武器实验场”。

其中德国提供的一号坦克大约有40辆,苏联提供的T-26大约有50辆,结果是一号坦克无论从火力还是防御上都无法与T-26抗衡,此后德国就没有在一号坦克上面投入更多的研发精力,到年德军入侵波兰的时候已经是一号、二号、三号坦克的混合编制了,三号坦克成为进攻主力而一号坦克则彻底靠边站了,之后一号坦克的身影还出现在了法国、北非、南斯拉夫甚至是苏联的东线战场,但是基本都是在打酱油。

说到一号坦克就不得不提它与中国的一段渊源,年民国代表团访问德国并订购了辆一号坦克,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因为立场原因仅交付了辆中的16辆给中国,这16辆一号坦克被编入国军时任团长杜聿明麾下的第一装甲兵团第三连,先后随抗日将士们参加了淞沪保卫战和南京保卫战,在南京保卫战惨败之后所有的一号坦克均被日军俘获,其中一辆还运回了日本的靖国神社展示,但是为了德日友好日本将这辆一号坦克标记为苏联坦克。

II号坦克

II号坦克:年在一号坦克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量产的同时,德国陆军要求各生产厂家加快三号和四号坦克的研发生产,但是此时三号和四号坦克却连图纸都没画出来,德国陆军仅靠一号坦克那两挺机枪的火力显然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于是二号坦克便成了应付这个过渡阶段的备胎。根据德国陆军的要求二号坦克应该在10吨左右并装备20毫米火炮,最终曼恩、克虏伯和亨舍尔三家公司分别交出了二号坦克的设计方案,克虏伯作为一号坦克的生产厂家其实设计方案最佳,但是为了分散采购源德国陆军最终还是选择了曼恩公司的方案,前提条件是曼恩公司生产的二号坦克必须装备克虏伯设计的炮塔,于是二号坦克就诞生了。

该坦克重量7.2吨,拥有5对小直径负重轮和4个拖带轮,最厚装甲处为14.5毫米,主武器为20毫米55倍径机枪,副武器为7.92毫米MG34机枪,发动机是可提供匹马力的迈巴赫6缸汽油机,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小时,年对二号坦克A型进行了预量产,期间对原设计的冷却系统和诱导轮进行了修正,到年将坦克的动力提升到了匹马力并在正面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由此衍生出了B型和C型,B型仅量产了25辆而C型则总共生产了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这种坦克便是德军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后来的D型、E型的主要改动在于将钢板弹簧改为扭力杆,并采用了行星式转向机构,E型更是使用了湿式履带,但是由于制造工艺过于复杂不利于量产,于是D型、E型仅生产了40余辆。

年德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在这里获得了不少捷克造的斯柯达LT-38坦克,对比自己的主力二号坦克无论从火力还是装甲上都要弱于斯柯达LT-38,德军不禁后背发凉,若是捷克斯洛伐克全力抵抗的话,德军的损失将非常惨重,于是在年设计出了二号坦克F型,不过不久后苏德战争爆发了,而且三号和四号坦克都已经开始稳定量产,本就是用来过渡的二号坦克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在生产了辆F型之后,二号坦克便开始逐步退出现役部队,主要用于德军的训练和赠与仆从国。后来曼恩公司还为二号坦克设计了提升速度的G型和将装甲强化至80毫米的J型以及将动力强化至匹马力的L型,不过这三个型号的产量都在辆以下。那么二号坦克的实际表现如何呢?二号坦克在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的表现尚可,但是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拥有的0辆二号坦克,仅在当年就报销了辆,到年4月为止一共报销了辆,显然轻型坦克作为战斗主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之后的舞台就要交给三号和四号坦克了。

III号坦克

III号坦克:"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将军早在一战结束后不久便提出了装甲部队应该由主力坦克和支援坦克两种类型组成的思路,而当时三号坦克这样的装甲车辆应该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主力坦克型号、四号坦克则是支援坦克最理想的型号。

年德国陆军完成了对三号坦克的技术要求,即:重量要保证在15吨以上、最大速度保证在40公里/小时以上、配备一门37毫米火炮,虽然相较于一号和二号坦克的两挺机枪来说三号坦克的37毫米火炮可谓是鸟枪换炮了,但是古德里安将军表示37毫米火炮的火力在未来战争中肯定会捉襟见肘,因此强烈要求给三号坦克安装50毫米火炮,可是德国兵器局认为37毫米火炮技术更加成熟,而50毫米火炮不仅会使坦克重量增加影响机动性还会给后勤供给造成压力,在经过多番商讨之后,最终三号坦克的技术要求变成了先安装37毫米火炮但给日后安装50毫米火炮预留了空间,后来的战场证明了古德里安将军的坚持是正确的。

三号坦克最终决定由奔驰、曼恩和亨舍尔三家公司共同进行量产,在年对A、B、C、D四个子型号进行了预量产,这四个子型号都是使用的37毫米的46.5倍径主炮,副武器搭载的是两挺MG43机枪,发动机则使用了迈巴赫HL,三号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扭力杆悬挂的坦克,由于A、B、C、D四个子型号是预量产因此仅分别生产了10辆、15辆、15辆、60辆。

III号坦克E型

此时时间来到了年战争即将爆发,压力之下的德国决定对三号坦克再次升级,于是推出了三号坦克的第一款真正量产版——三号坦克E型,E型进一步将发动机升级为迈巴赫HL12缸汽油机,动力达到了匹马力,正侧面装甲达到了30毫米,E型的总产量达到了96辆,之所以没有继续生产的原因在于战争打响之后才发现正如古德里安将军预测的那样,37毫米口径的主炮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III号坦克G型

于是F型和G型登场了,F、G型号的三号坦克都是采用的50毫米42倍径的主炮,F型一共生产了辆,G型一共生产了辆,这几个型号的三号坦克参加了入侵法国的战役。

III号坦克H型

年底在总结了法国战役的经验教训之后,德国又推出了再升级版的H型,将履带由mm宽度增加到mm,变速器替换为迈巴赫SSG77,车身正面加装了30毫米轧制装甲,重量达到了21.6吨,H型一共生产了辆。

III号坦克L型

在经历了A型到H型的一系列改进之后,三号坦克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于是疯狂量产版的J型和L型便登场了,J型一共生产了辆,L型一共生产了辆,德国也尝试对J型和L型的主炮继续升级,部分J型使用了50毫米60倍径的主炮,而部分L型更是配备了75毫米主炮,可惜由于三号坦克先天设计的预留空间有限所以75毫米主炮只能选择24倍径的短管火炮,这限制了三号坦克的继续升级,之后已经没有升级潜力的三号坦克便不再继续进行研发,只有L型的简化版——M型和使用了使用了四号坦克主炮的N型还在生产,M型和N型最终分别生产了和辆,零零总总加起来三号坦克至少一共生产了辆,这还没有算上被改装成三号突击炮和喷火坦克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三号坦克的战场表现,波兰战役爆发时德军仅部署了98辆三号坦克,因此在入侵波兰的过程中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在法国战役时总共有辆三号坦克参与了战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当时仅配备了37毫米主炮的三号坦克早期型号无法击穿法军的S-35坦克,这也成为三号坦克F型和G型换装50毫米主炮的主要原因,火力加强后的三号坦克在苏联东线战场的初期有着不俗的表现,虽然50毫米主炮无法与苏联T-34相比,但是由于苏联初期的坦克还是以BT系列和T-26坦克为主,苏联在军队训练和战术水平上也远远落后于德国,因此苏德战争的第一年三号坦克甚至打出过1:6的交换比,到年时三号坦克J型投入战场后甚至可以击穿T-34坦克的装甲,不过在面对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的时候则非常无奈,在经历了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坦克大战的舞台上显然已经没有三号坦克的一席之地了,而且在西线战场三号坦克面对美国M4谢尔曼坦克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之后三号坦克就基本上作为火力支援和训练所用,前线的主力地位则交给了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也就是五号坦克。

IV号坦克

IV号坦克:四号坦克被誉为“德意志军马”,一共量产了多辆,是二战德军陆地战场的绝对中流砥柱。时间回到年,古德里安将军向德国陆军提出了装甲部队应该是由主力坦克加支援坦克的方案,主力坦克就是上面说的三号坦克而支援坦克就是四号坦克。根据古德里安最初的设想,作为主力的三号坦克需要配备高初速主炮用于在高机动条件下击毁敌军坦克,按此要求德国兵器局在设计的时候给三号坦克配备的是37毫米46倍径主炮,过分强调了炮弹初速而没有选择更大口径的主炮,而四号坦克就不同了,一开始四号坦克就是计划用于反步兵作战,因此四号坦克需要配备大口径榴弹炮,这里大口径指的就是75毫米主炮,最开始75毫米主炮是计划使用短管的,但和三号坦克一样采纳了古德里安将军的建议,在设计的时候给日后换装更大口径的主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这才使得四号坦克在后期得以超越三号坦克成为德军真正的主战坦克。

年古德里安将军主力坦克搭配支援坦克的设想被陆军采纳,四号坦克和三号坦克一起开始了技术设计要求的确定流程,除了已经确定的75毫米主炮的要求以外,陆军要求四号坦克速度要达到35/小时、总重量控制在24吨以内、能搭载5名乘员,并且每辆四号坦克都应当配备无线电通讯以确保战术执行。克虏伯、莱茵金属和曼恩三家公司都拿出了四号坦克的设计方案,在对原型车进行各方面的测试之后德国克虏伯公司最终拿下了四号坦克的订单,年10月四号坦克A型出炉了,A型重量不到16吨、配备75毫米24倍径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92毫米MG34通用机枪、正面装甲为14.5毫米、炮塔装甲20毫米,动力由迈巴赫HLTR发动机提供,匹马力其实只能保证A型31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三号坦克ABCD型的预量产一样,四号坦克A型也主要是用来培训士兵和给生产线工人练手用,一共生产了35辆。年克虏伯开始生产四号坦克B型,B型将发动机升级为匹马力的迈巴赫HLTR,速度也提升到了接近40公里/小时,倾斜装甲板的厚度增加到30毫米,之后的C型也使用一样的套路对B型进行了装甲和速度的升级,将炮塔装甲升级到了30毫米,发动机升级为迈巴赫HLTRM,B、C型分别生产了42辆和辆。

IV号坦克G型

时间来到年波兰战役爆发,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四号坦克开始大规模量产,这期间DEF型大体上差异不大,-年DEF型分别生产了辆、辆和辆,从D型开始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开始大幅度的增加,因此D型之后的所有型号重量均超过20吨,遗憾的是此时的四号坦克使用的依然是短管75毫米24倍径主炮,直到F2型时希特勒才下令给四号坦克装备长管的75毫米43倍径火炮进行火力升级,火力升级后的F2型干脆就直接改名叫G型。

G型、J型和H型在苏联的东线战场名声大振,除了升级火力之外G型还将前装甲加厚至80毫米以至于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要到米以内才能击穿四号坦克的装甲,从G型以后的四号坦克都配备了长炮管的75毫米主炮,H型更是将75毫米主炮的炮管进一步加长变成了48倍径,J型则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H型简化版,G、H和J型的优良性能和突出表现使四号坦克相对于三号坦克的优势开始十分明显,于是四号坦克就彻底替代了三号坦克的主力位置,再加上五号坦克的生产总是掉链子,因此G、H和J型的产量分别高达辆、辆和辆,这也使得四号坦克成为德军产量最高、知名度最大的坦克。

IV号坦克H型

四号坦克大约占德军坦克总量的三分之一,能够被人赞誉为“德意志军马”自然也是战功卓著,一号、二号和三号坦克在二战后期已经退出战场,五号和六号坦克到二战后期才登场,只有四号坦克是从战前就开始生产直到战争结束还在维持生产的主战坦克,可以说是打满了全场,在年的波兰战役中一共投入了辆四号坦克,到波兰战败为止也只损失了19辆,因为波兰几乎没有能够击穿四号坦克装甲的坦克;

年法国战役一共投入了辆四号坦克,但是此战役是四号坦克抹不去的污点,当时还未加厚装甲且还在使用短管炮的四号坦克战损率高达35%,是德军所有参战坦克中损失最大的,此时德军已经发现75毫米短管炮是个坑爹的设计但是由于法国战役太过顺利(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所以并未对其进行调整;

到年巴巴罗萨计划时德军投入了辆四号坦克,当然仍然是75毫米短炮管的,虽然欺负欺负T-26这样的轻型坦克还是挺好使,但是在面对T-34或KV-1这样的中重型坦克时短炮管的四号坦克基本上是白送,甚至贴脸都不能击穿T-34,而T-34却可以在千米之外击穿四号坦克,这使得四号坦克仅在当年就损失了辆相当于报销了66%的库存,好在当初设计四号坦克的时候给日后换装更大口径的主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所以德军能够迅速对四号坦克进行了火力升级。年长炮管的四号坦克G型终于登场了,这也是当时德军唯一能击毁T-34和KV-1的坦克,在接下来2年以内四号坦克都是德军的绝对主力;到年的库尔斯克会战时仍有辆四号坦克投入了战斗,不过由于苏联的坦克数量太过庞大加上T-34已经开始安装85毫米主炮,力不从心的四号坦克注定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尾声。

截止到年底德军一共损失了2辆四号坦克,但是由于五号坦克的补充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所以直到年之后德军仍有大量装甲师只能依赖四号坦克,到战争结束时四号坦克仅在东线战场就一共损失了辆;虽然在地狱难度的东线战场四号坦克屡屡受挫,但是在西线战场四号坦克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四号坦克面对美军M4谢尔曼坦克在火力上还略占优势,尤其是后期的H型装甲厚度达到了80毫米使四号坦克基本上不惧怕谢尔曼坦克的射击。同时四号坦克也是德国在二战期间出口最多的坦克,德国在二战期间赠送了11辆四号坦克给罗马尼亚、32辆给匈牙利、46辆给保加利亚、13辆给意大利、15辆给波兰,西班牙也向德国购买过20辆四号坦克,甚至苏联也靠俘获的四号坦克山寨了一款T-4坦克,二战结束后法国将德国投降后遗留在自己国家的四号坦克卖给了叙利亚,这些坦克一直到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仍被投入战场。

感谢阅读,下期继续二战德军虎豹坦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