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图片 >> 正文 >> 正文

义乌助推优化营商环境问政面对面活动精

来源:捷克 时间:2022/12/9

主持人:义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政

何德兴代表:为加快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市委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目标,请问市政府对此有哪些具体措施?

市发改局副局长方秀英:今年市委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战略,到年要打造成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营商环境样板城市顶层设计。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按照世行标准全面检测义乌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对标国际,高质量、高水平编制营商环境样板城市规划方案,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

第二,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下发《义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实施“四大标杆性项目、四大领域改革、四大专项行动”24项重点工作,细化为75项具体工作。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扎实有效地推进中。

第三,实施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今年成功争取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将制定一批义乌特色的地方标准。目前已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标准化的制定,初步形成了15个标准草案。

第四,率先开展“无费城市”建设。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我们重点围绕企业和自然人两个全生命周期,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国企垄断性经营收费等重点领域收费制度改革,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清理违规涉企收费、摊派收费,着力打造“无费城市”。

第五,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围绕“18+2+6+X”指标体系,谋划营商环境相关改革议题个,每周提交市委深改会研究审议。各部门对标北京、杭州等先发地区经验,按照“要干就干第一”要求,争取今年推出更多改革“第一方案”。

朱燕俊代表:受疫情冲击,义乌市场的外贸订单减少,请问市政府在促进市场繁荣方面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商城集团总经理王栋:疫情对义乌市场尤其外贸的影响比较大。按照“六保”“六稳”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复工健康发展四条意见》《支持市场发展的六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打出了组合拳,并起到了积极作用。1—5月全市出口达到亿元,其中5月当月出口量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8.6%。

第一,推出系列减租降费行动。商城集团、陆港集团、市场集团对下属的市场减免了2、3月份的商位使用费,共计4.76亿元,并向省进出口银行争取了专项支持商户复工贷额度10亿元,放贷给市场经营户的综合成本为3.85%,较基础利率优惠11.5%。

第二,积极招引采购商。组织20个组到27个省市,招引近17.5万名采购商,预计拉动市场内贸成交额20亿元以上。现在市场人气逐步恢复,每天通过“义信购”申请新增入场的国内采购商约有1万人。

第三,全力打造线上市场。集产品展示交易、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义乌小商品城贸易综合服务平台(chinagoods)4月15日进行公测,预计今年10月正式上线,并计划今年在该平台上完成亿元以上的交易额。6月18日,我们和阿里巴巴签订一系列协议,将在国际站等不同领域开展合作,拓宽线上市场。同时推出政策鼓励直播,今年1—5月义乌参与直播场次达到5.4万场,销售货物达到万件,实现直播商品零售额达80亿元。另外线上展会也在逐步开展,目前已举办了9场展会,招引参展商家。线下文博会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四,加快布局国内二级市场网络。以商城集团为主,在全国10个城市设立站点,通过这10个站点帮助市场经营户打开内贸市场。计划将在全国开0家“义乌好货”+爱喜猫联营店,在国内布局区域仓。

第五,加快拓展海外网络布局。开展海外仓备货业务,目前为止实现备货海外仓面积25.4万方。另外还设立了捷克、迪拜、卢旺达等海外展厅,启运近00个SKU商品,方便境外采购商在展厅下单采购。

第六,全力打通海外物流通道。“义新欧”班列为保障供应链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1—5月“义新欧”班列发运量同比增长72%。汇集长三角四省市的“中国邮政号”班列从义乌发出。在货运包机方面,开通了义乌-欧洲、义乌-大阪、义乌-郑州-纽约航线。仓储方面,今年3月义乌综保区获批,将在一年内封关运行。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商城集团将在国际商贸城五区南边建立10万方以上的仓储,力争进一步降低市场区域的仓储成本。届时,配套供应链金融也将给予经营户极大的方便。

第七,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将在义乌综保区建立保税进口市场,通过先建立试验区,实现30秒通关,并引进轻奢品等新品类,逐步做大做强进口贸易。

第八,推出市场采购信用保险改革。由政府出资对所有市场商户市场采购出口风险进行托底保障,推动经营户“安心接单、放心出货”。

王婷婷代表: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企助企政策,有力促进企业的复工复产和平稳发展,但有部分企业反映在兑现政策的时候遇到了审核环节多、兑现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请问能否在兑现政策时,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市金融办主任王承刚:疫情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四条意见》《六条意见》等各项惠企政策。《四条意见》中的2个月“零利息”政策,面向广大的企业、市场经营户降息,共涉及2.7万余家,涉及降息7.5亿元。《六条意见》中的2个月“零利息”政策,确定家“保企方舟”企业,涉及贷款亿元,预计降息1.亿元、财政贴息余万元。目前完成83家企业的公示程序,拟贴息金额万元。

“稳岗贷”业务,已向家企业发放9.73亿元,涉及政策性担保12家,共计万元,保障员工约2万人;缓息六个月,已为38家企业47.5亿元贷款进行暂缓付息,共计1.2亿元;政策性担保,已办妥新增客户户;“转贷通”已办理.4亿元,服务家企业,节约转贷成本1.2亿元,同时为企业转贷降费万元。

以上工作实行简化程序,《四条意见》政策办理所有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直接向银行网点受理;《六条意见》实行“保企方舟”名单制、一张表、无需跑,所有政策与银行让利同步捆绑。目前第五批“保企方舟”企业名单已联审通过。在政策兑现过程中,由企业会计、财务人员跑。小微企业直接向银行办理,不需要找政府部门。但具体的政策落地要经过银行审核,是否符合银行信贷条件是政策兑现的前置条件。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我们已经尽可能简化程序,如申请贷款线上报批等,银行与此同步到位。同时还要求银行向省行跑起来,进一步优化流程、方便企业。但在有的方面确实存在时限过长、手续过繁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工作进度,开展金融专班专项工作,确保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要跑。针对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市纪委、金融办、银监等将协同合作,对全市银行进行督察,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若遇到困难、发现问题,可以向我们投诉反映,我们确保尽力协调解决,把服务送到位。

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赵健明:人社局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在政策兑现领域推行“无感智办”“就近办”“网上办”,实现“最多跑一次、最近跑一次、最好不用跑”。“无感智办”是通过数据共享,不需要企业申请,确定符合条件的对象直接兑现服务事项,公示结束马上自动办理。“就近办”是指把政策兑现事项延伸至镇街,让企业“就近办”,如对疫情期间返义员工给予相应补贴,企业只需将人员名单、车票证明等相关材料交至所在镇街,即可享受相应补贴。第三种方式是“网上办”,审批服务事项“搬上网”,企业群众在网上申报。如稳岗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在流程上做“减法”,实行“培训开班备案制”,企业只需线上进行学员报名和培训备案即可开展培训。目前通过“网上办”,已发放稳岗培训补贴2.5万余人次,补贴金额余万元。下一步将深化完善快办便捷的途径,努力实现“一次不用跑”。

副市长贾文红:受疫情影响,义乌重点出台《四条意见》《六条意见》等政策。前期,央行先后推出亿元专项再贷款、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以及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人行和各大银行的努力争取之下,现在已经争取到了62.5亿元,下半年还有10亿元。这些专项再贷款利率是非常低的,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带来实惠。

代表提到的问题,其中金融方面容易遇到材料多、审批时间长等情况,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政策性担保正在快速扩面。政策性担保是国资农信担保公司为企业进行担保,所以会对企业进行尽调。由于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尽调力量有限,加上万元以下是批量的,万元以上需要市政府专门联审小组投票表决。对于流程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第二,银行执行4.35%基准利率要报省行分管领导审批,3.85%基准利率需由省行一把手审批,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对此我们将与各大银行一起努力,向省总行争取快速审批。第三,关于部分企业反映的《六条意见》政策没有享受到,原来政策执行时间到6月底。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造成部分企业不知情,未能享受政策。基于实际情况,2个月“零利息”、稳岗贷、员工带薪培训等政策延迟至今年12月底,符合申报的企业将继续纳入“保企方舟”名单。

周华跃代表:近期“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火热,请问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活跃繁荣义乌“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又如何实现放管有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市行政执法局局长黄镇:“夜间经济”“地摊经济”能缓解就业压力,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发展,在当前复工复产背景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据统计,年底全市共有夜市45家,摊位余个,自产自销摊点个,便民服务摊点余个,从业人员1.3万余人。在管理过程当中,我们采用集中规范管理的方式,实现“放管”有序。

一是疏堵结合。只要符合标准,划定区域,规定经营时间,经过夜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联审通过后,允许举办。但是在标准以外的,出圈经营的还是依法实行严格查处。同时在自产自销、便民服务摊点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有条件开放商家临时促销活动。

二是规范提升。打造一批特色亮点的示范夜市,展现义乌特点。针对部分还没有开业的夜市,加强指导,抓紧复市。

三是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问题发现、交办、承办、反馈等工作闭环机制。加强执法保障,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市容环卫、餐饮油烟、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开展督察考核,实行日常检查与联合考核相结合。

杨熙恩代表:《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已经从今年起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对于民营企业符合贷款审批条件的,不得再违法要求该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提供保证担保。但实际过程中,目前民营企业进行贷款的时候仍然有金融机构要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及直系亲属提供担保,请问市政府有什么措施?

市金融办主任王承刚:从银企两端剖析原因:一方面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三不清”情况较为突出,如不追加个人保证,容易出现转移、隐匿财产,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可能;另一方面,银行“民企恐惧症”仍未根本消除,银行的责任认定机制,导致信贷员为减轻、免除责任的风险,随意追加保证。

《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中对这方面问题已有专门规定,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落实好政策。针对抵押物充足或经营规范、产权清晰的企业,银行不得违反条例规定要求追加个人担保。二要强化源头治理,扩大银行经营权限,建立健全民企贷款容错纠错机制,减少层层加码的抵押物、担保人。三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推动企业进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规范管理、发展壮大。四要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整治银行乱象。

石峻原代表:在去年“问政面对面”活动上,就已经有代表反映了一些执法单位在执法检查中存在不规范、选择性执法问题。一年过去了,该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前段时间市纪委也通报了几起一线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的事件,请问市政府如何从制度层面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市司法局局长蒋文新: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选择性执法,从表面上看是执法人员的形象或者素质问题,但更深层次看是法治政府的能力和水平问题。目前,义乌正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要对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执政能力水平。

一要抓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实行执法的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原则,把执法全过程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记录执法全过程,实现过程的可追溯;实行重大执法的合法性审查制度,要求各行政执法单位在对重大、复杂案件作出行政决定前,应当由本单位的法制机构对其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并载入执法案卷。未审核或未通过的,不得做出决定。

二要创新执法监督的方式。着重强化网上监督与网下监督一体联动推进,利用“一网通管”和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从大数据中分析行政执法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三要重视行政执法结果的运用。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分析通报,对轻微过错的行政行为进行领导约谈,对重大过错的行政行为进行移送,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

市委书记林毅: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对代表提的问题,政府部门回答时应直面问题,增强针对性。我一直强调,只有规范的执法主体才有规范的市场主体,只有规范的市场主体才有规范的经济和市场秩序,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源头治理和过程管理的监督机制,让监督有章可循。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江栋:代表提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义乌去年推出“一网通管”,把所有行政执法部门权限全部纳入这个平台,规定哪些事情要处罚、怎么处罚、界限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流程。“药方”来了,但是药效如何,需要我们抓好落实、抓出效果。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政:代表在活动前就这个问题做了许多调研,有不少企业主和市民反映一些一线的执法人员包括部分部门临聘的监管人员存在“吃拿卡要”和选择性执法问题,请相关部门加强对一线执法和临聘人员的管理,堵塞腐败“漏洞”。

王荣富代表:今年义乌进一步缩减市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办事窗口,加强网上办和镇街、村居“家门口”就近办,但是由于一些镇街的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承接能力较弱,一些群众不熟悉网上操作,由此可能产生“多次跑”“空跑”等问题,请问市政府如何解决?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朱彤:今年推出的减窗改革肯定不会让老百姓“多跑”,更不会“空跑”。减窗改革原则是“不减事项、不减服务、不减体验”,初衷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角度的需求,让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舒心。减窗背后是近几年义乌“无感智办”“就近办”等一系列改革的叠加效应,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缩减。

针对群众网办不熟悉等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手把手教不空跑。市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开办了网办区、掌上办自助服务区,由工作人员专门指导,群众学会后在家、在手机里就能把事情办掉。二是“绿色通道”保留好。对不会网办、手机办或者年纪比较大的群体,继续提供人工窗口服务,做好服务群众兜底工作。三是审批中心强支撑。为满足就近办需求,今年密织便民服务网,按照“镇街大厅一站办、便民网点便捷办、简单事务村居办”原则,打造群众身边的办事窗口。近期梳理了24项高频事项,9月之前可以在全市30个以上的城市社区和村居家门口办理。另外全市有个代办员对偏远山区、残疾孤寡等特殊群体进行免费代办服务,成为此类群体身边移动的服务“窗口”。

针对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承接能力比较弱等问题,我们也做了三个方面的强化:第一,加强镇街专职化队伍的建设。要求镇街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受理人员必须专职化,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专一为群众服务。第二,加强培训指导体系建设。采取每月开展业务培训、每周选派业务骨干到镇街蹲点、每天由专人“点对点”进行指导等举措,提升镇街服务能力。第三,加强保障支撑体系建设。建立行政审批指挥中心,集中全市政务服务力量,远程在线及时解决群众在镇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市委书记林毅:行政服务中心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减窗口背后是刀口向内、自我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减窗口。对那些实在减不了的窗口,还是可以暂时放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但要进行流程再造,一窗受理,让老百姓办事更便利。

何红卫代表: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参评城市年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义乌营商环境与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这2个指标差距明显。请问市法院在提升破产审理和执行合同上有何作为?

市法院副院长李刚:第一,关于执行合同指标。这个指标是衡量商业纠纷解决的成本、时间和司法质量指标。我院从三个方面做了指标提升工作。一是立案环节,实现了线上立案和线下立案双轨制,目前线上立案占比已经接近60%,线下立案实行一窗受理、专人办理、当场立案。二是审判环节,把全院将近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从原来的10个部门集中到1个部门办理,实现了专业化的审理。同时,进行团队构建,流程再造、繁简分流,使审理周期进一步压缩。目前买卖合同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是65天,同比去年下降了29%。三是执行环节,实行专门的团队办理买卖合同纠纷,压缩执行财产的查控、拍卖、分配、执行款发放等等,到目前为止执行用时压缩了50天。以上三块是关于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方面采取的举措。

在降低商业纠纷的成本方面,因诉讼费和执行费是法定的,律师费是省主管部门核准的,也属于市场行为,均没法突破。在诉讼的便利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司法裁判的质量,目前年办结的案件,发回改判瑕疵率是0.11%,优于全省0.38%的平均值。二是司法程序的便利度。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一次不用跑”“无证明城市”的要求,充分开展智慧法院建设,目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