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价格 >> 正文 >> 正文

欧洲最精美的纪念柱,却是为了纪念那场夺走

来源:捷克 时间:2024/10/18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xxzywj.com/

人类历史上有过多种传染性的疾病:天花、霍乱、登革热……熟悉过欧洲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欧洲有过一个漫长的时代,叫做“黑暗的中世纪”,从公元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年间,欧洲文明几乎毁灭。在这延续千年的时光里,战争、宗教冲突等充斥着欧洲社会,中世纪后期更是瘟疫横行,这个瘟疫就是欧洲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

意大利公墓的黑死病雕塑

“黑死病”的学名就是“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的瘟疫之一。有人说它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今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也有人说是蒙古大军征服欧洲的过程中带去的。欧洲最早记录的黑死病起源于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Messina),很快由商人和海员传播到了整个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年传播到奥地利、瑞士、德意志和荷兰,次年传播到北欧。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间多次剧烈爆发,人们不得不放火烧掉整个城镇以控制其蔓延。从年到年,就造成了超过万人死亡,要知道当时的欧洲也只有-万人口,中欧更是“重灾区”,严重的全城人无一幸免。

意大利墨西拿

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曾描述过这一瘟疫:腹股沟、腋下的淋巴会肿成苹果般大,至少也有鸡蛋大小,进而感染其他器官。因患者皮肤溃烂流水、变黑,在48小时内死去而得名“黑死病”。欧洲城市当时的情况也助推了这种传播性极强的疾病:别看今天的欧洲美景遍地,中世纪时的大城市可是混乱不堪,城市里既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发达的下水处理系统,就连法国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都没有一处厕所!大街小巷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是常态。加之那时的人们笃信宗教,愚昧的认为猫是幽灵和邪恶的化身,大肆捕杀,破坏了生态平衡。失去了天敌的老鼠肆意繁殖,肮脏的环境助长了瘟疫的传播。

虽然宗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愚昧,但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用隔离来抑制传染病。在英、德、法等语言中,均用由拉丁文“pestis”演变而来的“pest”一词来称呼黑死病。很多地方就在房屋的墙上触目惊心地写上一个大大的“P”字,提醒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人,要迅速远离。

在坚持不懈以举国之力进行的隔离制度下,人类终于走出了黑死病的阴影,欧洲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和文艺复兴,才有了又一次文明的曙光。为了表示纪念和警示后人,欧洲不少城市都修建起“黑死病纪念柱”,例如捷克的克鲁姆洛夫小镇(CeskyKrumlov,俗称“CK小镇”)和布尔诺(Brno)等。

CK小镇市政厅广场和黑死病纪念柱

黑死病曾夺去了奥地利三分之二的人口,也多次卷土重来。在首都维也纳市中心,就有一座黑死病纪念柱(Pestsule)。年,维也纳再次爆发黑死病,好在时间不长瘟疫就结束了。出生于维也纳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I,-)便决定修建一座纪念柱为臣民祈福。起初只竖立了一根木头柱,经不起风吹雨打,几年后就决定建造一座大理石立柱作为永久纪念,由奥地利雕塑家保罗·斯特鲁德尔(PaulStrudel,-)设计,当时奥地利下属的大公国联合出资修建,于年完工。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纪念柱是欧洲最大最精美的黑死病纪念柱,矗立在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拉本大街(Graben)中央,不留意很容易当作普通雕塑忽略了。这座纪念柱是巴洛克风格雕塑的代表作之一,说它是欧洲最精美的巴洛克雕塑一点也不为过,分为三层,顶端是金光灿灿的圣三位一体像。

下面雕刻着一群天使立于云端,代表连接人类和上帝的桥梁。一位天使把象征着鼠疫的女巫推向地狱。中间柱身是半跪在地上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他摘下皇冠,虔诚地向上帝祈求保佑自己的臣民。

最底层是与病魔斗争的百姓。

纪念柱整体为三棱面,三个角镶嵌有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盾徽。当时正值神圣罗马帝国如日中天,其辖地也体现在了这座纪念柱上。西侧是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上方天使手持书卷,刻有“圣父创世者(DeoPatriCreatori)”的字样。

东北侧是代表波西米亚王国的双尾狮盾徽,书卷刻的字意为“圣灵净化者(DeoSpirituiSanctificatori)”。

东南侧是代表匈牙利王国的红白条双十字盾徽,书卷上刻的字是“圣子救世主(DeoFilioRedemptori)“。

纪念柱底层三面各雕刻有一段拉丁文的誓言,虔诚地为世民祈福。西南侧的主立面刻的是赞美上帝的词语;东侧刻的是“仁慈的上帝,您谦卑的仆人在年向救世主耶稣基督发誓:我和我的家族、臣民、军队和所有领地永远在您的慈悲护佑之下”;西北侧刻有“利奥波德一世,您谦卑的仆人,将尽所能感谢您于年将灾难性的瘟疫从奥地利移走”。

这座黑死病纪念柱提示世人,勿忘瘟疫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惩罚。除了纪念意义,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黑死病似乎告诉了世人一个事实:人类很脆弱但也很坚强,记录灾难,才会让人记住历史。

利奥波德一世同时还下令在纪念柱东西两侧各修建了一座喷泉,东侧是年被封圣的天主教圣人利奥波德三世(LuitpoldIII,-),年被定为奥地利的守护神;西侧是圣约瑟夫和小耶稣。

纪念柱和喷泉所在的这条街道叫“格拉本大街(Graben)”,它所在的位置曾是古罗马人建立的文多波纳城(Vindobona)的城墙壕沟,“格拉本”就是“壕沟”的意思。巴本堡王朝亨利二世即位后,将自己的居所从克洛斯特新堡迁到这座城市,改名“维也纳(Vienna)”并定都于此。12世纪末城市扩建时填平了壕沟,街名就一直保留到现在。

格拉本大街是维也纳最繁华的一条步行街,有维也纳的“王府井大街”之称。西北端连接起煤市大街(Kohlmarkt),东南端至斯蒂芬广场连接起克恩顿大街(Kaerntnerstrasse),形成了维也纳老城区的“金U形”步行街。这里大牌云集,商铺众多,是当地人最喜欢聚会、逛街的区域。

格拉本大街

克恩顿大街

煤市大街

我曾经这样评价维也纳:昔日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荣光,都汇聚在这里了。它曾被评选为“年世界最宜居城市”,漫步街头,仿佛踏上了回溯帝国年代的旅途。空气中充斥着跳动的音符和咖啡的香气。站在黑死病纪念柱前,我不由得默默祈祷:愿人们能从瘟疫中得到反思,避免黑暗世界的再现。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余座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