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交战各国使用的轻机枪种类繁多,如英国的布伦,前苏联的捷格加廖夫,德国的MG-42,以及我国使用的捷克式和日本的十一年式,也就是俗称的“歪把子”。轻机枪作为战场上步兵班组的火力支撑,其战术地位不言而喻。因此轻机枪的性能非常关键。
布伦轻机枪这些机枪中,最独特的,负面评价最多的,莫过于日本的十一年式轻机枪了。这种轻机枪采用其弹斗供弹设计,是为了兼容三八式步枪的五发弹夹,理论上,射手在射击时,不需要专门的弹匣或弹链,只要副射手不断地往弹斗中压入三八式步枪弹夹,这款轻机枪就可以像重机枪一样,持续不断地输出火力。
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弹斗位于枪身左侧,造成全枪重心偏左,为平衡重心,枪托只能歪向右侧,这也是其绰号“歪把子”的由来,同时也给射手射击带来了困难。其次,在战场环境下,开放式的弹斗极易被尘土污染,从而造成枪械的故障,比如卡壳。所以,副射手还得额外携带油壶,给弹斗中的弹夹上油。所以“歪把子”的作战效能,极度依赖于副射手。
此外,由于三八式步枪所使用的6.5毫米友坂弹装药较多,“歪把子”如果直接使用三八式步枪弹,会造成枪管过快的磨损和烧蚀,所以不得不额外再开发出6.5毫米的减装弹。这就与一开始弹药通用的初衷相悖了,而且也削弱了弹头威力。
ZB-26捷克式轻机枪反观歪把子最大的敌手“捷克式”,就完全没有这些糟心的问题。7.92毫米子弹的威力,要远远高于6.5毫米减装弹,封闭的20发弹匣,也远没有开放式的弹斗这么高的故障率。因此一挺捷克式和一挺歪把子单挑,后者会被按在地上摩擦。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但是,战争并非单个的武器对决,而是整个体系的作战。武器要想发挥出自身%的性能,后勤保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二战期间,我国国力落后,使用的机枪种类很多,口径不一,甚至不同地方兵工厂仿制的捷克式,其口径也不是完全一样,而且不同型号的机枪,零件也极难通用。这就给后勤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无法向一线部队提供统一的弹药和零件。而“歪把子”尽管性能缺陷明显,但毕竟口径统一,后勤压力要轻得多。所以仍然占据上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