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价格 >> 正文 >> 正文

昱见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怎样分道扬镳的齐鲁

来源:捷克 时间:2022/12/3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记者王昱

“和平而友好的分手”

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一提“捷克”这词儿,一般都会条件反射式地跟上一个“斯洛伐克”当后缀。

是的,倒回几十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统一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还会出现在那个年代中国很常见的世界地图上,成为那个年代学地理的人必须死记硬背的单词之一。

但年的东欧剧变当中,捷克和斯洛伐克突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

更奇怪的是,与俄罗斯、塞尔维亚这些曾经大国中的主体民族对国家的分裂怀有深刻悲情不同,捷克人几乎敲锣打鼓“喜迎”与斯洛伐克分道扬镳。

捷克首任总统、“天鹅绒革命”的主导者、冷战时代的东欧著名公知瓦茨拉夫·哈维尔,就曾将捷克与斯洛伐克的分裂称为一次“和平而友好的分手”。

正如哈维尔所言,两国在分裂后迅速修复了双边关系,年就实现了首脑互访。如今两国都是北约和欧盟国家,在很多国际问题上还经常打个配合,颇有点“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意思。

是的,翻遍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史册,你可能都找不到捷克与斯洛伐克这样一对“喜迎”国家分裂的奇葩。

在外人看来,这两个民族关系如此之近,他们属于同一人种(西斯拉夫人波西米亚分支),拥有共同的语言(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类似普通话和山东话的区别,彼此能交流无碍),信奉着共同的信仰(都是天主教徒),甚至都是从同一帝国(奥匈帝国)中挣脱出来、在近代争取到独立地位的。

这样两个民族,不,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民族的两个分支,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亲爱精诚”,共同维护祖国团结太对,怎么还会分家呢?

何况他们的国家,本来已经够小了。

但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眼中,他们彼此之间的差距其实是极大的。

问题出在这两群人迥然相反的“三观”上。

分分合合上千年

在中世纪时代,捷克斯洛伐克地区被称为“波西米亚”,这个字眼对今天的中国人其实还有点影响——时下小中产们热衷于搞的那种草坪婚礼就起源于波西米亚。波西米亚式婚礼在19世纪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后,成为如今“高雅”婚礼形式的范本。

露天草坪、鲜花、野餐会、波西米亚野果酒、简洁但不失高雅美感的婚纱、悠扬的小提琴奏出欢快的中欧乡间舞曲。一个民族留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居然是一种婚礼形式。看得出捷克人很热爱生活。

但变化发生在11世纪,当时匈牙利王国吞并了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成为了这支远古匈人后裔的北方屏障。为了应战,尚武的匈牙利人在斯洛伐克地区执行了严苛的军事化管理,这慢慢养成了斯洛伐克人尚武、勇敢但更安于天命的性格。

与之相对,捷克却在此时选择了加入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公元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此后,捷克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中唯一一个主体民族并非德意志人,而是西斯拉夫人的国家。

布拉格还做过很长时间的帝国首都。

这次分裂导致了捷克与斯洛伐克人的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当斯洛伐克人在与匈牙利人进行着或臣服、或反抗的东方式权力游戏时,捷克人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力的方式却是西方式的:议会斗争、逼迫国王和皇帝签署协约、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商人争取更多贸易权发展自由市场……

更关键的转裂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捷克首都布拉格是欧洲最早普及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城市之一,捷克人的受教育程度在这场改变世界的变革中迅速提升,远远地将他们的同宗兄弟甩在了身后。

越是受过教育的人,对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奴役枷锁就越敏感,于是捷克人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就成了让神圣罗马皇帝等后世一系列管制他们的政权都最头疼的“愣头青”。但凡一有风吹草动,都是欧洲未乱捷克先乱,这里实在不好管。

到了近代,由于奥地利与匈牙利形成了共主联邦,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兄弟又很幸运地“团聚”在了一起,但此时双方的差距已经很大了。到20世纪初,捷克的工业产量占帝国总产量的80%,还是奥匈帝国中信仰、出版和教育最自由的地区之一,首府布拉格是与帝国首都维也纳并列的皇冠明珠,也是东欧最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中心。

反观斯洛伐克,此时除了一望无际的农田、牧场和高耸如云的群山,啥都没有。

年奥匈帝国瓦解后,依据“凡尔赛体系”的规划,响应美国总统威尔逊先生“民族自决”的号召,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依据“同一民族”的教条,愣是被捏在一起,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由于捷克的工业实力太过出色,这个国家一亮相,工业生产力排名世界第七位,咱中国抗战时期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便是该国的杰作。

从“捷克式”这个名字你也能看出,在当时世界人民眼中,捷克旁边那个小兄弟斯洛伐克也没啥存在感。

希特勒发动二战前,对捷克斯洛伐克还搞了个“骚操作”,他以“保护国”的名义吞并了捷克,却将斯洛伐克作为“盟友”单独解放了出来,让它帮自己在东线和南线作战。

整个二战期间,斯洛伐克作为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参与侵略波兰和苏联,表现出了对轴心国相当的忠诚和善战。同时代的捷克人则在纳粹刺刀逼迫下为其生产工业品。两边一个流血、一个流汗,基本各忙各的。

冷战期间的“团聚”

二战结束后,深知捷克人不好管的苏联人,又把他们跟斯洛伐克撮合在一起。

成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搞了个《科希策会议》纲领。纲领规定:新国家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平等民族的共同国家,斯洛伐克可以行使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执行权,几乎已成国中之国。

其实与纳粹德国的分而治之相比,苏联的这一招“劝复合”更高明。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除了民族统一,各方面都是分裂的,因而无法对苏联的控制造成威胁。

年“布拉格之春”时,布拉格的捷克人纷纷走上街头跟苏联坦克“刚正面”。

而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发的街头当时却十分安静,甚至还在苏联人的授意下搞了支持苏联武装干涉的“工人游行”。

总的来说,冷战期间长达40多年的“团聚”不仅没有加深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的“亲情”,反而让双方更加彼此看不上眼。

年给俩兄弟“包办婚姻”的苏联老大哥倒台,双方立刻吵了起来。大体过程是这样的:

斯洛伐克:给钱!不给钱就分手!

捷克:分就分!谁稀罕!

于是这哥儿俩就分了……

由于两国解体得过于“丝滑顺畅”,事前没咋挽留,事后也没闹领土纠纷。

欧洲人管这次分裂叫“天鹅绒离婚”、“天鹅绒革命”——整个过程跟天鹅绒一样,滑溜溜、一点不打哏地就过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