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捷克,大家首先能够想到的一定是它的首都布拉格。蔡依林的那只拍摄于布拉格广场的MV实在叫人印象深刻。稍微偏大一些的朋友也许还会想起那只存在于捷克斯诺伐克时期的小鼹鼠。这些年,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的确十分迅速,社会对于外国的了解也从偏激发展成为了一种理智的态度。
然而捷克,这个被发达国家包围的发展中国家,留给中国人的印象实在是太片面而单一了。除了这些年越发火爆的布拉格和CK小镇旅游,我们对它实际上一无所知。在我们的行程中,捷克的第一站并非首都布拉格,而是捷克第二大城市布拉格。在我们的印象中,第二大城市,就算不及中国的上广深之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当我们从宽敞整洁运行稳定准时的OBB上拖着行李下到火车站才发现,这次是彻底失算了。首先第一个失误是订酒店。我们的酒店与布尔诺任何一个火车站都距离遥远,拖着行李箱靠走路是根本没有办法行得通的,所以我们只能求助公共交通。好在火车站旁边就是一个较大型的公交站,我们就像小鹌鹑找妈妈一样扑向了它。
怎么样来形容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周围的捷克人身上之后的感受呢,我想起了一张比较著名的老照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进行访问,这群洋人的脚一踩在中国的土地上即遭到了强势围观。这张照片上,一个穿着T恤衫喇叭牛仔裤、流着及肩卷发、戴着鸭舌帽的美国男人孤零零站在马路中间。
他的周围直径一米范围内基本等于真空,而外面乌泱泱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一圈又一圈伸长了脖子的中国面孔。是的,我们拖着行李箱,气喘吁吁地站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筹莫展,发现自己被围观了。当然,欧洲人不多,且围观的力度比较含蓄,但这样的状况已经让我们感到大为惊奇了。
每一辆驶过的公交车的透明玻璃后面都是整齐的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每一群走过的路人都频频回头,每一个一起等车的人都向我们投来隐晦的目光。好在最后终于顶住好奇的目光找到了一个会说双语的漂亮小姐姐,用她的当地公交APP帮我们查到了应该怎样去酒店的公交路线。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迅速上了车。
当然车上围观的目光更加密集和强烈,但我们已经顾不得许多了。不过你以为我们的困难就结束了吗,根本没有!小姐姐和她的APP并没有发现我们中途转的一班公交车临时改了道,所以在这辆车的原站牌下我们愣是等了足足半个小时,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和紫外线的疯狂侵蚀。
打开背包一看昨天在维也纳买的巧克力,全部都化成了一坨巧克力水水,好心疼。最后看着站牌上的通告,连猜带蒙,终于找到了远方的酒店。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中午十二点过下火车,到达距火车站车程十五分钟的酒店已经是下午的五点了。所有人都精疲力竭,还体验了一把“歪果仁”的被围观的感觉。
后来我们才发现,布尔诺这个城市,根本就没有任何旅游团将其作为一个旅游点。说是捷克第二大城市,但稍微远离中心一点点,就已经变成了城乡结合部。这里的人大概就从来没有见过远道而来的不同人种的客人,就像当年的中国,大街上走一个外国人都是一件值得摆谈上一天的事情。
破败的基建,糟糕的公共交通,疏懒的城市清洁,封闭的对外环境。一切都像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老旧而亟待发展。我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唯一值得高兴的是,捷克作为发展中国家,物价相较于中国还稍低。酒店隔壁就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我们倒是冲进去兴致勃勃逛了好一会,采购了接下来路程中的零食和饮用水储备。
后来回到家,再仔细想想我们在布尔诺混乱糟糕的一天,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铭记的体验。出门旅行,要的就是新鲜感。这样在城市中找不到路、被围观的体验,可以算得上是十分新鲜了。这么样一想,当时受的苦累也就烟消云散了。
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位于布尔诺西的孟德尔修道院了。作为一只生科狗,没有去往遗传学的圣地瞻仰先辈,简直是一种罪过。于是在心中作了故地重游的决定,希望下次二次拜访,再不要出现这样举足无措的失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