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小科普
经典装备
捷克式轻机枪
抗日战争期间,捷克式轻机枪是中国军队基层火力的支柱性武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为数不多的重机枪和火炮。在迄今存世的抗战照片中,处处可见捷克式轻机枪的身影。
“捷克式”是中国军队对进口和仿制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统称。中国与捷克式轻机枪有着颇深的渊源。抗战时期,中国购买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数量总计超过了10万挺。年,中国费尽周折从国外引进了第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在随后的一次射击试验中,其强大的火力令围观者叹为观止。此后,该型轻机枪成了中国各方军事势力争相购买的对象。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口径为7.9毫米,有效射程为米,实际射速为每分钟发;弹匣内装弹数为20发,采取自动装弹的方式;由于捷克式弹道极佳,被誉为二战中射击最为精准的轻机枪,基本可做到瞄准哪儿就打到哪儿。由于采用7.9毫米子弹,中弹者非死既是重伤,杀伤力大大超过日制机枪;持续射击性能也很优良,射击一二个小时也很难出现卡壳和炸膛等现象,而且射击精度无大的变化。捷克式机枪的缺陷是装弹量过小,二十发的装弹量意味着七八次点射就会射光弹夹,更换时必然造成火力中断;采用上方装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及射击准确性。抗战期间,由于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从某种意义上说,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基层最重要的火力来源。事实上,在战场火力配置中,捷克式轻机枪经常扮演“火炮”的角色。不过,与许多抗战影视剧中抗日战士拿起捷克式轻机枪对着日军猛扫的“桥段”不同,捷克式轻机枪在实战中主要以短点射、长点射为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捷克式轻机枪点射时既能维持一定的火力,又能发挥精度好的特点,而这恰恰是轻机枪的主要战术使用方式。在捷克式轻机枪的精准点射之下,进攻的日军往往难以躲闪。实战中,日军如果不能迅速打掉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那么一般会在冲锋中遭到较大伤亡。日军老兵东史郎所写的《东史郎日记》中,就对捷克式轻机枪的实战应用有过细致描写。根据日记所载,东史郎亲眼目睹死于捷克式轻机枪下的日本兵就超过了20人,其中一次对中国军队据守的一座小山头冲锋时,中国军队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仅用20发子弹就击毙了近十名冲锋的日军士兵,东史郎由于快速躲进一个弹坑里才保住性命。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性能出色的捷克式轻机枪简直就是“完美武器”。如果中国军队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捷克式轻机枪能够伴随步兵迅速前进,且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在冲锋时,射手可以平端着轻机枪,一边冲锋,一边射击。文章来源:重军(ID:CQ-jungong)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资料来源于央广网、新民晚报
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军网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