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德军在苏联境内的行动开始困难起来,并非苏军反击力度的增强,而是被泥泞的道路所阻挡。
很多地段变得无法通行,即便是履带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经常淤陷。由于这样的特殊情况,德军指挥部命令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设计一种新型牵引车,可以克服任何障碍,在东线取得突破。小照片就是保时捷博士正在测试新型牵引车,而大照片则是研制过程中的保时捷牵引车。
保时捷的设计图纸被交给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工厂(SKODA)生产,因此有了第二个名字斯柯达RSO,德军会以RaupenschlepperOst作为其名称,意为“履带式牵引车”,但它并没有履带。从外形上看,它更像是拖拉机而非军用车辆,没有任何橡胶的四个全钢车轮直径达到1.3米。表面有焊接上的防滑纹路,用来提高在泥泞地形上的抓地力。车轮的设计完全相同,只是前面的较窄为0.3米,后面的较宽为0.4米。
这样巨大的车辆为了提高恶劣路况的通过能力,离地间隙达到了0.45米,能够顺利通过泥泞道路和沼泽,能够满足该车最初的设计要求。这张照片已经成为保时捷(斯柯达RSO)的标准照,很多研究都是以这张照片作为基础。该车长6.2米,高3米,宽2.3米,在当时的背景下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
该车自重达到了7吨,配备一台4缸6升发动机作为动力,由于功率只有90马力,因此它的机动性实在有点差劲。在公路上的最高速度只有18千米/小时。配备一台电动机用于在寒冷天气下启动发动机,这充分考虑了东线作战的需要。这张CG图片完全照上一张照片绘制,但是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差异,所以很多渲染图尽管非常好看,但毕竟属于艺术创作,无法作为事实依据。
年,保时捷样车制造完成,测试中暴露了许多缺点,其中大部分与越野性能有关,比如车轮打滑、动力较弱等。但是,德军还决定在斯柯达工厂批量生产这种特殊的牵引车。这种特殊牵引车还作为德军新型装备的代表,向希特勒进行了展示,希特勒对该车表示满意。
量产的斯柯达RSO可以装载4吨重的货物,能够牵引重达5吨的拖车。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油耗太大,在平坦道路行驶时,油耗为千米升,在复杂道路上行驶,油耗还要增加50%。对于该车标配的升油箱来说,这样的情况实在有些糟糕。
有趣的是,专为东线研制的斯柯达RSO牵引车却从未到达东线,所有辆都投入西线战场。可能是觉得从捷克斯洛伐克开到苏联前线,油费太高吧。这种全轮驱动,采用特殊的底盘结构,巨大的金属车辆的重型牵引车,绝对能够很多军事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