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车标 >> 正文 >> 正文

中欧强国丨捷克斯洛伐克为何会天鹅绒分离

来源:捷克 时间:2023/10/24
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形图

中欧两个内陆小国——“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国歌,《我的家在哪儿》与《塔特拉山上的暴风》其实是一首歌曲拆分为两部分,律动的音符上承载着两国“联合与解体”的历史印记。

捷克斯洛伐克在欧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位于欧洲大陆中心交通要冲的“捷克”

捷克,全称为捷克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中部,前身是奥匈帝国的重工业行省,世界工业强国捷克斯洛伐克,二战时期欧洲第二大兵工厂。捷克分别与德国、波兰、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接壤,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总面积为7.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万。

中欧地形图

捷克地处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东北是苏台德山脉,西北是厄尔土山脉,西南是舒马瓦山,东南的喀尔巴阡山脉把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版图分割,物理地域的板块分布也无形中把两国隔离开来。东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易北河自南向北穿过捷克中西部地区,可通航商船。

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形

东部的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两山夹峙形成的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南北欧畅通,这也是德国在二战期间最先占领此地的缘由之一。

捷克与斯洛伐克附近地形图

布拉格为捷克首都,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是沟通东欧、西欧和巴尔干半岛的主要节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地理位置上同时恰好介于德国柏林与奥地利维也纳这两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央,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号称“文艺之都”。

捷克行政图

捷克全境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国内丘陵起伏,绿植密布,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4%。盆地内的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生产农牧产品。

中欧地区降水量

捷克山区内褐煤、硬煤及铀矿蕴藏相当丰富,储量均居世界前列。要知道,这些矿产资源都是重工业,特别是军工行业的重要燃料,奥匈帝国把工业重心放在此区域的目的不言而喻。

捷克煤矿蕴藏图

贪婪的德国人剥削捷克,为种族矛盾埋下隐患

公元10世纪上半叶,斯拉夫人形成的部落联盟在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扩散区域内建立起捷克公国(后改名为波希米亚王国),封建社会制度得以迅速发展。

波希米亚王国的前身-大摩拉维亚帝国领

到15世纪初时,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越发尖锐。由于捷克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富饶的土地,引来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大规模德国移民人向捷克涌入,其中不乏大量德国商人、城市贵族。

与德国做邻居的捷克

外来种族的移入不仅侵占了原本属于捷克人民的权益,而且还与捷克的大封建地主、教会相勾结,共同剥削底层民众。捷克工农群体及大量城市平民,受到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欧洲宗教覆盖区域图

最终于年7月,“胡斯战争”爆发,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斗争席卷整个捷克地区和斯洛伐克部分区域。虽然最后革命获得胜利,捷克人赢取得民族独立,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掉国内矛盾。因为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和教会问题依旧残留,并且国内其他区域,特别是苏台德地区仍生活着大量德意志族人,无疑是种下民族冲突的隐患。

被驱逐的德国家庭

事实证明,不解除根源性矛盾仍将不断发生冲突。整个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捷克人民都在阶段性起义对抗教会的压迫,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然后都受到当局的残酷镇压。一直持续到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被吞入新组成的政合强国——奥匈帝国版图,被迫接受其统治。

奥匈帝国版图

英法“绥靖政策”出卖捷国丨留下战争“后遗症”

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长期被奥匈帝国剥削压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和斯洛伐克一直在谋求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年,一战后奥匈帝国战败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趁机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奥匈帝国组成国

捷克斯洛伐克东起波多尔高地与苏联相邻,南至多瑙河中游平原与匈牙利、奥地利接壤,北抵波德平原与波兰交界,西达阿尔卑斯山脉与德意志共和国相连。总面积为1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万,其中捷克人约占64%,斯洛伐克人约占30%。

中欧半径地形图

由于捷克是奥匈帝国时期的重工业区域,且受西欧德意志的影响,工业非常发达。而斯洛伐克则受南欧匈牙利的影响,则以农业为主。表面上看两国合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质上却是捷克综合实力单方面碾压斯洛伐克,这为日后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埋下伏笔。

斯柯达兵工厂是仅次于德国克虏伯的欧洲

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元首于慕尼黑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以讲德语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相当于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防御屏障完全拱手送予希特勒。

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其中便有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慕尼黑条约

其实早在在年6月,纳粹德国就已拟定出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目的是先占据苏台德领土作为“跳板”和“飞地”以此来掠夺更多资源及领土。

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路程

而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法两国当局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利益而将德意志侵略矛头引向东部(英法领土位于德国西部),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

年9月29~30日,慕尼黑会议

结果此举不仅挑起民族矛盾,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初期的欧洲局势

年3月,德国出兵将整个捷克占领,斯洛伐克则成为德国的附庸国。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捷克和斯洛伐克全境解放,两国再次合并为捷克斯洛伐克,并于年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二战时,欧洲战场形势

年1月,美苏冷战时期,捷共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动名为“布拉格之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运动。在苏联看来,此举有脱离其控制的倾向及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于是苏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

年1月5日,杜布切克取代诺沃提尼成

“布拉格之春”是试图在另一种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解决因强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头上的苏联模式而引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是根据本国国情,为加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的有益探索。目的是建立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布拉格之春

苏联秘密部署代号为“多瑙河”的军事行动,年8月20日,在“华沙条约组织”军事演习的掩护下,苏联闪电袭击了捷克斯洛伐克,苏军很快占领了布拉格,并逮捕杜布切克,不到6个小时。

苏联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及华约成员国20万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连美国以及北约组织都未来得及作出反应。

苏联为首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的迅猛入侵,虽成功的阻止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使苏联的威望达到顶峰。但同时也极大的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苏维埃联邦各国都担忧成为下一个捷克斯洛伐克。

前苏联阵营版图

这为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埋下伏笔,更是为“入侵阿富汗”开了先例。

东欧剧变形势图

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天鹅绒革命”,结束了捷共中央的领导。然而,这时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友谊”也走到尽头。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国家,即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乐共和国。

年天鹅绒革命

历史遗存的民族问题丨两国“和平分手”

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虽语言相近、信仰相同,但历史发展道路却不完全相同。捷克长期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而斯洛伐克人则长期处于匈牙利人的统治之下。

罗马帝国时代的捷克和斯洛伐克

另外,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地区,一个属于重工业发达领域,一个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

捷克和斯洛伐克经济对比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给捷克斯洛伐克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遗症”——民族问题,特别是苏台德领土的大量德国人在步入现代社会后愈发要求独立自治,二战时德国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扶持的傀儡政权也无形中把两国分割开来。

上图为捷克年德国裔人口:占25%

不过,与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两个联邦制国家相比,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最大的特点是“平和”。

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前南斯拉夫

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史虽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讲并无大的积怨和仇恨。

两国人民对国家形式的意见

因此,斯洛伐克与捷克的解体是在两国协议中逐步达成一致的,不仅没有发生暴力冲突,甚至也没有相互诋毁的过激言行,真正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地“分离”。

其实两国边界很短而且相互通畅

参考资料:

邹豹君.欧洲地理:商务印书馆,年董雅文.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现代地理学.《CNKI》,房宁.天鹅绒革命是怎样发生的.《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毛锐,于翠萍.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决决策过程新论.《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姜琍.转型时期斯洛伐克民粹主义探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鲁勃佐夫著,叶文雄.胡斯战争(十五世纪捷克伟大的农民战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高晓川.奥匈帝国的民族与民族关系治理.《CNKI》,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