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车标 >> 正文 >> 正文

在俄乌战争中,美国人其实也是哑巴吃黄

来源:捷克 时间:2023/10/12

国家层面看世界,看的是:世界局势对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影响。

在学习战略课程时,教员都要求大家:一定要从世界军事、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看清对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影响。

现在的世界,就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二战后形成的格局在不断变化,而美国等世界大国也在这个变化之中,有意施加力量,修正政策,让变化有利于自己。

“俄乌战争”是今年2月份发生的,这场战争无疑是影响世界的最大变量。随着战争的发展,各国受到的冲击是不一样的。

东方大国看问题是最务实的,因为他们看的是非常长远的利益。这与其政治制度的稳定、领导的经验与能力、团队高超的水平与落实分不开。

实际上俄罗斯的外交手腕也是很细腻的,他们能看清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甚至,在俄乌战争中,他们有故意拖延的嫌疑:把战争拖到谁都受不了的地步。

无论如何,欧洲人的日子不会比俄罗斯好过,并且这不是俄罗斯打了他们,而是美国让他们如此难过;起码这个冬天,天然气问题、粮食问题、物价问题都是他们要承受的东西。

至于美国,一开始看似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越来越不好过。这里有自己的战略损失,更有盟友的渐行渐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析呢?主要是各国对利益的追求不一样:有的要绝对、有的要相对;有的要眼前利益、有的要长远的利益;有的在乎战术胜利、有的看重战略的胜利。

俄乌战争拖得时间越长,美国受到的损失越大

“俄乌战争”中,美国的确收割了很多经济利益,但与损失比起来,这点经济利益不值一提。

实际上,要不是美国和北约支援,“俄乌战争”早就结束了,乌克兰不是对手,这是明显的;而战争结束,对俄罗斯、乌克兰都有好处,甚至对美国也有好处。

俄罗斯的想法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回到年的“新明斯克协议”;如果战争旷日持久地打下去,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乌克兰本就没有战争潜力,他们从废除核武器开始就失去了和俄罗斯对干的底气;在“反俄派”多年折腾之下,他们连常规军事力量也变弱了,哪里还有一点勇敢的“哥萨克”的影子。

之所以说对美国也有好处,是因为美国不能失去欧洲,虽然欧洲在美国战略中地位越来越靠后;更不能让欧洲不惧怕俄罗斯,这会让美国在欧洲变得可有可无。

所以,当战争在一个恰当时间停止,美国获利最大;拖下去,损失就渐渐来了,拖得越久,损失越大。

俄罗斯打乌克兰,美国、西方国家一边倒地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想法是不一样。

“北约东扩”是美国一贯的战略

美国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是美国冷战结束后鹰派战略的延续,主要原因是“北约”问题。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是国家安全底线的问题;对美国来说,是“北约”存废问题。

“北约”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其对手就是“华约”。年7月1日,苏联已经是风雨飘摇,戈尔巴乔夫得到美国的保证“华约解散后,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寸”之后,正式解散了“华沙条约组织”。

年7月1日,华约解散;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让美国和欧洲国家目瞪口呆,虽然这是他们梦想的结果,但结果到来时,他们也没有准备好。

老布什在年打完海湾战争之后,迎来了苏联解体,但他在年的连任竞选中失败,克林顿当上美国总统。如何处理“苏联解体”后的美国战争,是克林顿要做的。

克林顿明显对改善美国当时破碎的国内经济更上心,他竞选时就指出,美国的问题在“经济”,所以,处理“后冷战时期”的外交工作,就交给了他任命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是一个律师,在卡特任总统时期,出任过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他总体上并不喜欢军事暴力,而是更愿意在保持强大军事霸权下,扩张国际市场,保证美国经济安全。

比如在年4月,卸任不久的老布什访问了科威特,因为是他打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情报部门恨得要命,安排特工在老布什车上安装了炸弹,结果被发现。

这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克林顿正式上台不到三个月就这样,以后还得了?所以,包括克林顿在内的所有人员都主张军事报复,唯独克里斯托弗有不同意见,不想把事闹大。

最后,美国采取了有限行动:于6月26日向伊拉克巴格达情报总部发射了23枚战斧式导弹,那伊拉克的情报总部给夷为平地。实际上,后来的小布什打伊拉克战争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北约”怎么处理,克里斯托弗坚持保留,也赞成东扩,他的目的不是要以武力威胁俄罗斯,而是防止俄罗斯的复兴,那时候的美国正在“抢劫”俄罗斯国有资产呢。

年12月,克林顿竞选成功,进入连任,他任命奥尔布赖特作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是一个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东欧女性,非常仇视苏联,苏联没有了,她又把怒火撒向俄罗斯。

奥尔布赖特是美国波兰裔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学生,两人都是“大鹰派”。对于美国在世界外交舞台如何定位,奥尔布赖特比军人还崇尚军事力量,她坚持在“基于实力”的前提下与世界打交道。

现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几乎是她当时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世界不是当时的世界,美国一家独大做不到了。

对于北约东扩,奥尔布赖特坚决支持,还把它变为现实,从年,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第一次东扩,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五次。

在美国看来,这时候已经不是克里斯托弗对俄罗斯会不会复兴的问题,而是奥尔布赖特认为的“俄罗斯是巨大威胁”的问题。所以,北约东扩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俄罗斯看来,“华约”解散了,美国说话不算话,“北约不向东扩张一寸”不但成为空话,反而变本加厉地东扩,终于逼近到俄罗斯的底线。引发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俄乌战争”中,美国得到的好处

俄乌战争中,美国得到了很多好处,这些好处可以看着是“北约东扩”带来的战略利益的变现。

第一个好处,让美国可以带着西方国家一起收拾俄罗斯,让俄罗斯这个巨大威胁逐渐弱化;同时强化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第二个好处,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俄罗斯让欧洲国家处于不安之中,凸显北约关于“集体防卫”规定的重要性。

第三个好处,美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经济利益。

但是,好处能不能切实得到,与战争发展脱不了关系。

首先,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没有完全遏制俄罗斯的经济,相反,由于制裁引起的能源价格、供应等问题,还让俄罗斯的收入有所增加。

其次,如果俄罗斯一开始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乌克兰给灭了,欧洲当然害怕:疯狂的大熊简直就是魔鬼。欧洲必然更加紧地巴着美国。

现在,战争打了快一年了,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的疲软是有目共睹的。就这实力,欧洲各国还怕什么?既然没必要害怕,再牺牲自己利益巴着美国,有必要吗?

第三,美国在俄乌战争中得到的好处恰恰是欧洲国家失去的:欧洲资本外逃,美国获利;欧洲先进制造业迁移,填补美国经济空白;欧洲能源危机,美国大赚特赚等等。

北约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一要要有一个强大的对手;二要有欧洲处在危险之中的形势。

现在,欧洲国家看出来俄罗斯并不强大;而欧洲危险的形势并不是俄罗斯,而是自己制造的混乱。

所以,现在的欧盟也好,重要欧洲国家也好,都对美国很多政策提出反对意见,尤其美国的“通胀法案”,更是各国一致反对的。

如果俄罗斯凶巴巴地一下子就把乌克兰打服;如果俄罗斯对欧洲展现出强烈的企图,欧洲国家将更紧地聚拢在美国边上,生命要紧,哪里管什么“通胀法案”伤害欧洲产业。

所以,战争打得越久,欧洲国家看得越清,美国的战略损失也就越大:欧洲不怕和美国闹掰。

花重金稳住的欧洲,如果失去,将是美国巨大的失败

现在,欧洲国家已经有点受不了了:美国要求他们援助无底洞一样的乌克兰、能源缺乏冬天难过、“北溪管道”就这么稀里糊涂被炸了、美国的“通胀法案”对欧洲杀伤巨大······

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陷入僵局,欧洲既看不到问题解决的可能,也看不到俄罗斯的威胁到底在哪里。

现在的战局,实际变成俄罗斯和美国、欧洲与北约在拼消耗。而欧洲搞不清自己为什么要拼掉自己的好日子、拼掉自己稳定的形势。

即使如此,美国还推出“通胀法案”,这有一点像最不道德的趁火打劫:鼓动你和别人打架,他在一边把你家的好东西偷走。

问题是和俄罗斯拼消耗,明显的拼不过:俄罗斯地广人稀、物资应有尽有,他们从来就不怕任何制裁。实际上,俄罗斯从历史上走到今天,几乎都是在封锁、制裁中过来的。

即使用战争的手段,说到底俄罗斯有最后的手段:核武器。他可以保证自己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会被灭掉。

这就让欧洲不好办了:继续跟着美国收拾俄罗斯,看不到任何好处,也看不到任何胜出的可能;而美国有渐渐抽身,把包袱扔给欧洲的意思。

所以,形势逼着欧洲不得不另寻出路:找亚洲安定自己的企业,别让这点家底全部被美国划拉走;希望俄乌战争赶快结束,欧洲已经改变了战争初期的声调和做法。

美国也希望战争快点结束,他们明显感受到事情正在朝着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所以,拜登已经喊话:可以和普京谈谈。以前美国可是一副要打到底的样子,绝不妥协。

美国之所以这样,是不想败光自己的家底:二战后用“马歇尔计划”的真金白银得到的欧洲人的信任;用“柏林危机”时树立了美军高大形象,也有点不保。

一句话:战争打得越久,欧洲就越看清美国和俄罗斯的真面目:美国并不是那么“高尚无私”;俄罗斯也没有那么“狰狞可怕很厉害”。

当欧洲看清这些,欧美关系的紧密程度就会变弱。

看吧,马克龙在美国受到了隆重接待,仪式美轮美奂、晚宴奢华无比。美国在极力挽回渐行渐远的欧洲。

但基辛格说过:当你给不了别国想要的好处时,就尽量在仪式和招待上让他们感受到重视与尊重。

基辛格说的话,难道欧洲人不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