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车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德国军队,各类型的半履带车担任了运兵、火力支援、火炮牵引等众多任务,半履带车几乎贯穿了德军整个二战行动。二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对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念念不忘,参谋部在年制定了研制新式3吨级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计划。
捷克斯洛伐克本身拥有雄厚的工业底子,很多武器装备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气,不过这次他们却踩空了,设计出来的KOBO-3半履带车无法满足实用。
KOBO-3从外形上就能看出它和二战德军大量装备的Sd.Kfz.有直接联系,后者被捷克斯洛伐克称为akoHKL6p,两者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动力设备等配置不同。
因为军方要求的不断变化,方案中的发动机从一开始的马力B-柴油机改为马力的TatraT-汽油机,到年年底时又改为马力的TatraT-柴油机。与Sd.Kfz.不同,捷克斯洛伐克还给前轴赋予了动力,期望强化车辆的机动性。
履带部分和Sd.Kfz.基本一致,采用前置主动轮,无托带轮,交错式负重轮上开有孔洞降低重量。
运兵车的装甲分布也相似,装甲完全覆盖了发动机舱和驾驶室,运兵舱采用顶部开放式结构。不同的是运兵舱的后部装甲为垂直结构,两侧装甲的上半部分也是垂直,下半部分向内倾斜,腾出的空间安装几个储物箱。
发动机舱顶部有舱门供维修,驾驶室正面有两个观察窗口,在图纸上可以看到两侧有出入装甲车门,但在原型车上无法明显看出。后方的乘员舱在尾部开设两侧打开的舱门,可供士兵快速上下。
在拥有强气发动机的前提下,KOBO-3的运载能力并不比Sd.Kfz.强多少,它驾驶室内可以容纳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两人,乘员舱可以搭乘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运输1吨货物,后方可以牵引一辆4吨的拖车,使用1档时最大牵引能力为7吨。车上还有一部3吨绞盘,牵引缆绳长50米。
KOBO-3作为运兵车对武器的要求不高,只有一挺VZ37重机枪,运兵舱的两侧装甲上有射击窗口,可以让搭乘的士兵观察或射击。
非装甲钢材建造的原型车在年1月完成并开始测试,设计师原本想强化车辆机动性,结果却造成前桥超载,控制和传动系统可靠性不足,预计车辆能达到68千米/小时,实际测试车辆仅达到43千米/小时。
将KOBO-3与Sd.Kfz.相比完全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它在模仿的基础上连可靠性都没有解决,捷克斯洛伐克在原型车问世几个月后就放弃了这个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