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奥地利技术博物馆,在这里除了各种车辆,还有不少武器装备。
根据博物馆内的标牌,这是一辆德国Sd.kfz.半履带装甲车,这种装甲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的主力装备之一。车头上有WL-的车牌,WL是德国空军的缩写,而常见的WH是德国陆军的缩写。但是,从细节特征来看,这辆装甲车似乎有点不太对。
从细节上可以判断出,这是一辆捷克斯洛伐克OT-半履带装甲车,该车于年投产,一直批量生产到年。该车是在德国Sd.kfz.的基础上研制的,因此外观非常接近。顺便说一句,因为两者非常接近,二战后,许多电影中都使用了OT-来扮演德军装甲车,可以说是非常专业的演员了。
这张是二战时期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前线苏军正在涂抹到刚刚缴获的Sd.kfz.半履带装甲上的德国标记,将其当作自己的装备。苏军在这辆装甲车上安装了“德什卡”大口径机枪,不仅可以提供伴随防空火力,还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远距离打击。二战中,苏军一直缺乏装甲车,这样的情况在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战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开始接收苏联生产的各种军事装备武装自己的军队,大批从纳粹德国继承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开始退役。但是,随着OT-的投产,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德国味道”更浓了。不过,苏联对此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他们当时生产的装甲车装备自己还嫌不够,根本无法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提供。
同样,这也是捷克斯洛伐克决定自行研制装甲车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快投产,捷克斯洛伐克的工程师以当时军队还在服役的德国Sdkfz.装甲车为蓝本,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于是OT-就这样诞生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生产了约辆OT-,其中辆是基本型的装甲运兵车。值得一提的是,OT-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在二战结束后投产的半履带装甲运兵车。
OT-在德特瓦市的波德波利亚斯克工厂生产,尽管该车在外形上与德国Sd.Kfz./1Ausf.D相似,但在细节设计上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OT-配备的是太脱拉(Tatra)T--3风冷柴油发动机,气缸容积近10升,功率达到马力,而Sd.Kfz.配备的迈巴赫汽油发动机只有马力。
此外,OT-车体采用封闭时设计,顶部装甲可以向左右打开,尾部则照搬了Sd.Kfz./1Ausf.C的设计。OT-装甲运兵车一直装备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才逐步被更先进的OT-62、OT-64所取代。部分配备反坦克炮的OT-,则一直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因为OT-系列装甲车与Sd.Kfz.外形非常接近,而且生产时间较晚,备件更容易找到,所以成为许多武器收藏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毕竟德国原厂的Sd.Kfz.经过战火之后幸存数量实在太少。即便手中有Sd.Kfz.,备件也很难寻觅。如果想拍电影或战争重演,根本舍不得开德国原装货出来,此时OT-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
在不少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冒充Sd.Kfz.的OT-,所以奥地利技术博物馆不能算是“坏良心”的特例。车身两侧打开的装甲板,以及车身侧面的线条,就是分辨OT-的特征,以后看到Sd.Kfz.装甲车时,一定要注意分辨,因为有一个捷克斯洛伐克“李鬼”经常滥竽充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