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永久中立国,是指不论和平还是战时都对外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世界上现有的永久中立国有7个,包括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其中最早的就是瑞士。
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各国表决通过了一项决议,承认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在此后的年里,瑞士一直以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存在,连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也没有蔓延到这块四战之地,瑞士也因此成为了后来各中立国的典范。
瑞士:大国林立,四战之地但是同为中立国的比利时,却在二战期间横遭侵略,损失惨重。为何两国秉持同样的立场,却受到命运截然相反的待遇呢?瑞士独善其身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一、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中立国——瑞士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枪声点燃了法国人心中人权和民主的思想,也使得法国军队内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变革,军力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大革命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拿破仑·波拿巴还想将这一套“自由”的思想向周边的君主制国家宣传,这一举动惹恼了其他国家的的统治阶级和贵族阶级。
周边的英、荷、西、奥等国多次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内政,封锁法国对外经济。一时间,法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危险局面。拿破仑被迫重新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之后,率领法兰西英勇善战的士兵们南征北伐,对外扩张。短短15年间,一个版图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在一场场兼并战争中逐渐成型。
拿破仑帝国鼎盛时期版图到第五次反法联盟成立之际,拿破仑已经控制了欧罗巴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总面积超过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万。奥地利、普鲁士先后臣服,连俄罗斯也只能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势力盛极一时的拿破仑成为了19世纪10年代的时代人物,没有之一。
从年到年,欧洲各国纷纷缔结盟约,组建同盟,这个庞大帝国继续顽强地抗争。另一方面,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拿破仑在内政上却少有建树,繁重的兵役和赋税令全国百姓多有不满,外表上看起来庞大无朋的拿破仑帝国在内部却是隐患重重。一股危险的气息悄悄笼罩在帝国的天空。
终于,一生未尝败绩的拿破仑在被称作苦寒之地的俄罗斯国土上经历了滑铁卢,60万法军长途跋涉,徒劳无功,伤亡惨重。
俄军防守胜利之后,对法展开反击,一路推进直扑首都巴黎,逼迫拿破仑在年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奇才退位后被流放到了一个荒岛之上,终其晚年,令人嗟吁。
拿破仑·波拿巴在反法战争结束之后,为了抑制法国的重新崛起,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以重新规划由拿破仑曾经占领的欧洲大陆,确立接下来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国在与徳、奥、意三国进行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之后,划分了新的国家版图。
其中,关于瑞士的内容比较特殊:“取得原法国的三个州,由22个州组成独立国家,列国承认并保障其永久中立性。”从此之后,世界上第一个永久中立国——瑞士诞生了。
这个自建国之日起便向全世界宣布中立的小国,成为今天各中立国的楷模。瑞士人的中立意识与生俱来,它萌芽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带给人们的“人权、民主”思想,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比利时被确立为永久中立国则是在年,欧洲各国代表承认《伦敦条约》正式生效。
二、同为中立国,比利时难逃厄运,瑞士为何能幸免于难?
年9月1日,德国战马的铁蹄首先踏进了波兰的国土,开启了二战的序幕。
两天之后,英、法两个欧洲最强大国对德宣战。短短几个月内,战火迅速蔓延至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年5月10日,希特勒的特种兵分队悄然进攻比利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防线。比利时军队损失惨重,国王很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比利时同样是中立国,为何瑞士可以幸免于难,而比利时就难逃厄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1)从武装中立和抗争斗志的角度来说,同为中立国的比利时比之瑞士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战前,德国对外宣布,停止履行《洛迦诺公约》中规定的义务,派遣军队进驻莱茵非军事区,毗邻的比利时瞬间受到了纳粹的直接威胁。它几乎在同一天也宣布不再实行公约中相应的对侵略者采取制裁的义务,保持战时中立。
除此之外,比利时还对外发表声明,即便是以失去法国的军事保护为代价,也决不容许任何国家的军队进入比利时的国土。二战前夕,德国已将捷克斯洛伐克鲸吞,比利时国内恰逢例行的党派竞选。时任国王一改对在野党派的敌对态度,在发表全国讲话时几番强调统一对外的重要性,号召国民做好武装战争的准备。
德国入侵波兰,开启二战序幕后来,比利时还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战争的措施,如成立情报部、加强国防、扩充军队编制等。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这两句古话用来形容比利时的“中立”态度可以说非常形象。战时的武装中立、军民顽强的抗战意识,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比利时做得丝毫不差。
(2)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瑞士国内山岭众多,不利于德军的飞机坦克进行作战,因此希特勒放弃了对瑞士的进攻。
然而事实是,二战期间德军不但对瑞士有着很强的战略意图,还一度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也就是非常有名的“冷杉计划”。即便多山的环境对陆军极不友好,像瑞士这样的弹丸之地对于德意志空军引以为豪的“闪电战”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瑞士全境几乎都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上(3)从民族情感方面,瑞士的确和德意志人同属日耳曼民族,可谓同宗一脉。
“虎毒不食子”,残暴如纳粹也不会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吧!但是对于野心勃勃妄图建立统一帝国的希特勒来说,这真的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吗?反观其他几个日耳曼民族的后裔,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终究都没能逃出希特勒的魔掌。
三、“弹丸小国”独善其身的秘诀
二战时期,由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其严苛的经济封锁,德意志在对外贸易方面剩下的选项没有多少。为了维持国内人民的生活和战争的需要,从邻近的中立国家进口必需品几乎成为希特勒的唯一选择。
而另一方面,伴虎而生的瑞士时刻睡在刀丛边上,每走一步都要谨慎小心。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权不被吞噬,瑞士必须对德国作出一些妥协,这一点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年,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德国每年向瑞士提供一定的煤炭、钢铁等工业原料,而瑞士则向德国供应战时的必需物资、为德国政府提供巨额贷款,并将自己的出口货物清单交由德国严格管控。
二战时期纳粹势力扩张,中央的白色区域如此一来,两国实际上形成了经济相互依赖的“战略伙伴”关系,彼此在经济的某一领域受到对方的支配,某一环节一旦发生很细微的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彼此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出兵瑞士对德国来说成本很高,得不偿失。这也就是瑞士作为毗邻德意志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在二战期间成为整个欧洲大陆唯一幸免于难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比利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德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对比利时并没有多少依赖,双方的交集不多,征伐比利时对德国来说成本就小很多。所以当二战德军重兵开进比利时的时候,比利时国王没有作太多的抵抗就宣布无条件投降。
结语
瑞士身处四战之地,周边大国林立,却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免于战祸,仅仅依靠“永久中立国”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探其根本原因,是瑞士在二战期间抓住了希特勒的要害——外贸封锁、物资短缺,才能够通过充当其财贸中转的角色,保住自身的安全。这种小国“自救”的智慧和谋略,值得回味。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战火硝烟已渐行渐远。各国唯有秉持合作互信的观念,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合作,才能携手共进,走上经济腾飞的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战争史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