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在二战时期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毕竟面对德国入侵的时候,抵抗能力还没有法国、波兰强。但关于他们自产的坦克,在落入德军之手后,还是享有一定名望的,也不知道被谁先捧起来的?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斯柯达生产的LT-38型坦克,粗略观看外表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辆车好像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细细观看后,它还是个铆接的外壳。那到底是什么,让德军对这辆不起眼的小车深感兴趣呢?
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前坦克研发与斯柯达兵工厂
只要上过历史课的人都应该清楚,捷克斯洛伐克虽然在二战时期没有什么戏份,但它被德国所吞并,正是欧洲战事即将爆发的最后一次预警。其前身可以看成奥匈帝国,在一战的时候算是主角,自身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奥匈帝国战败后,摩拉维亚、斯洛伐克等地组成了一个独立国家,即是捷克斯洛伐克。别看经历了如此之大的动荡,但工业基础却没有被落下,在当时的十大工业化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排在了第六名的位置,仅次于法国。有如此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坦克研发上自然不会落后。
一战结束之后没多久,捷克斯洛伐克就开始了新式坦克的研发工作,和当时的大多数国家一样,他们也曾将目光放在了超轻型坦克上,毕竟距财大气粗的等级还差了不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LT-33超轻型坦克。迷你的体型、无炮塔的结构、武器以机枪为主外加两名乘员,这一造型在当时还是很常见的,甚至还是波兰在二战时期的主力战车,均源自英国的卡登·罗伊德战车。但捷克斯洛伐克可没准备开着它迎接二战,新型坦克的研发一直在持续,直到诞生了LT-38型,捷克斯洛伐克就被德国吞并了。
提到捷克的坦克,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斯柯达兵工厂。它起源于年,前身是皮尔森机械厂,奥普战争爆发后,厂里的营生跌落到了谷底。而最终拯救它的,就是皮尔森机械厂的首席工程师,埃米尔·斯柯达,过程就不多说了,但也就是因此走向了军工的道路。年,斯柯达买下了皮尔森工厂,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至于斯柯达兵工厂成就体现,除了坦克之外,亦有常规汽车(二战后汽车部门分离了出来)、牵引火炮等等,顺便一提,那挺无限弹药的“捷克式轻机枪”跟斯柯达没关系。而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柯达兵工厂也成为了最大的获利之一。
LT-38轻型坦克的诞生和属性
“38”代表的是年份,在它之前还有LT-35型,其实这辆车才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主力,同样也全部被德军接手。而LT-38型,在被吞并之初,其实只有20辆被成功交付给了捷克的军队。年的时候,针对LT-35轻型坦克的改进就被提了出来,到年的时候,新型的LT-38就诞生了。慕尼黑会议结束之后局势的紧张程度加剧,这辆新坦克的直接被推上了日程。年3月16日,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对接收的武器进行了测试,意外地发现了这辆小坦克还不错,因此斯柯达工厂得以继续生产。其实在这之前斯柯达兵工厂产的坦克已经名声在外,对于LT-38坦克,瑞典亦有引进计划。
LT-38轻型坦克全重9.5吨,前装甲最大厚度30mm,E型号在防御方面进行了增强,前装甲可达50mm。主武器是一门37mm坦克炮外加两挺ZB53机枪,在二战之前的坦克中,这个火力还算是标配。车组成员为4人,动力系统为汽油发动机,普遍的后置前驱结构,最快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42公里。悬挂看起来像克里斯蒂式(苏联T34坦克采用的那款),但实际是板簧的,只是负重轮太大挡住了而已。另外文章开头也已经提到,车体为铆接。这样一看,LT-38并不算是一辆强势的坦克,就实力来看好像还赶不上德国的三号坦克。
至于这辆坦克的优势所在,直观的体现就是可靠性上,因工人精益求精的态度,这辆坦克没那么容易掉链子。除此之外,就要从时间上来看了,和我们熟知的那些二战坦克相比LT-38固然不强,但当时还是年,就算是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军的主力也是3号坦克,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LT-38还是可以看的。另外德军大量使用收缴的坦克和生产线也是一件常事,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相比,德军使用的法制坦克也不在少数,在战争后期,也接手了一批意大利坦克。毕竟德国在战时资源紧迫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过解决,能用上的就用吧。
德军手中的LT-38以及大名鼎鼎的“追猎者”
到了德军手中之后,它除了有了个新涂装以外,还被重新命名为了Sd.KfzPz.38(t),挺长得,就简称它“pz38”吧。德军接手斯柯达后,这辆坦克一共生产了辆,并不算多。至于所参加的战事还挺全面的,好像除了北非以外哪都去过。但并没有什么优秀的战绩可言,因为基本上只能在二线晃一晃,多数被盟军俘获,少部分被击毁。对于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坦克,最好的做法就是改装成其他功能的战车,自行火炮、歼击车、防空坦克一类的。德军也确实这样做了,进而诞生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
将追猎者算成是PZ38改装的有些牵强,只是借鉴了底盘而已,车身算是重新设计了,而且产量都是另算的。年末,三号突击炮的生产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后德军要求斯柯达兵工厂代替这条生产线,继续生产三号突击炮。但鉴于时间紧迫,斯柯达决定用现有的pz38坦克底盘来生产突击炮,到了年4月的时候,追猎者通过了测试,并进入到了量产的环节。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总产量超过两千辆,自身优势还是很大的,但这并没有改变德国即将失败的局面。
追猎者全重15.8吨,前装甲最厚处为60mm,外加大面积的倾斜姿态,防御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且因为车身比较迷你,它也没那么容易就成为被锁定的目标。武器为一款48倍径的75mm炮,不算强,但对付起T34及美制坦克也够用了。和pz38轻型坦克相比,追猎者才是德军真正喜爱的。战争结束之后,这辆歼击车竟奇迹般地没有被停产,瑞士还进口了一部分,并改名为G13,一直服役到了上世纪70年代。
结语
至于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这辆小坦克,它到底是好用还是不好用,最还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印象,而且仅能停留在印象阶段,毕竟谁也没有开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谁也没有经过当时的历史,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在争论这些冰冰的武器时,何不不多想想那些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生命。
参考文献《二战德军装甲车辆》、《WWIIVehicles》、《Sd.KfzPz.38(t)-》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