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类型 >> 正文 >> 正文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雄的凯旋还是狗熊的懦

来源:捷克 时间:2022/11/3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02.html

导语:

年,著名英国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的《敦刻尔克》全球上映,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该影片阵势十分庞大:肉眼望不到头的英法撤退大军,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神龙不见首尾但伴随着宏大的背景音乐不断逼近的德军部队。

最后的剧情里英法联军自然是争分夺秒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支援下凯旋而归英国本土。但这段历史在西方无论是文化界还是教育界仿佛都避之不谈,要么是宏大战争史册里的一个小小篇章,要么是一场场欧陆战争的零碎片段,罕有《敦刻尔克》这样主题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文艺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大撤退究竟是如果《敦刻尔克》英法两军制造的英明神武的一次战略奇迹还是英法在战略大失策的前提下的无奈之举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虎视眈眈的恶狼—德国

要弄懂敦刻尔克大撤退,我们先要从二战前期的各国国策来具体分析。

老话说的好,二战是一战的一次延续。在一战中战败的德国狠狠的吞下了失败的苦果,不仅丢失掉一系列殖民地,连本土也遭到战胜分裂。经济上也承受着战胜国英美法国的巨额经济索赔,经济一片凋零。

年,好不容易在战后重整旗鼓迎来一轮经济复兴的德国却赶上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在这场危机下,原本就是贷款偿还大量一战赔款的德国经济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社会失业率直线上升。

当时的德国人民渴望着背负着战败的耻辱和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失业率,内心低落而愤怒,而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势上台。为了巩固民心和扭转经济,纳粹下了三步大旗:

第一步是向德国人民宣布犹太人是低劣人种,偷窃伟大的日耳曼人民财富的小偷,犹太人必须被清洗;

第二步是年拒绝赔偿,撕毁凡尔赛条约,让德国脱离一战战胜国的剥削;

第三步至关重要,当时德国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无法振兴经济,而纳粹同样不能,希特勒清楚只剩下穷兵黩武一条路了,于是30年代的德国在血腥清洗犹太人的同时大力发展国内工业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即将到来的战争蓄势待发。

年3月,德国军事吞并奥地利,这次的军事吞并不仅没有收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制止,而且德国国内经济由于举债发展军工和基建创造了接近0失业率的奇迹。德国人民压倒性的支持纳粹政府并且以成为纳粹战争机器的一部分为荣,那么接下来纳粹德国的一系列军事侵略已是板上钉钉了。

自欺欺人的羔羊—英法

该图为年9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慕尼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英国首相张伯伦喜悦地和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握手。慕尼黑会议的成功象征着英法两国自一战后长期以来纵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的高潮。

那么为什么英法两个欧洲顶尖强国要选择对昔日的手下败将—德国的军事入侵的纵容呢?我们还得从至关重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深深的伤害了失败者德国,同盟国的胜利者英法两国同样遭受到了一战巨大的腐蚀。虽是战胜国,但两国是同盟国的主力军并且两国整整一代青壮年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残酷的战争不仅让英法两国人民付出了数百万的伤亡和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引发了国内长期的经济低迷,而年从美国产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让英法经济跌倒了谷底。

在经济上,英法不仅要保证经济的稳定来稳定国内就业形势,国外庞大的殖民地更是需要英法稳定的控制。稳定大于天,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现代战争必定会让恢复期的英法经济雪上加霜。

从人民来说,英法两国人民在经历过如同绞肉机一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民间对反战与和平的诉求成为了社会上最主流的诉求。英国年和平主义组织曾做过民意调查,九成英国公民拒绝参加战争,这种思潮从民间毫无保留地传递到了英法高层变成了“不战而和”,同意签署慕尼黑协议的张伯伦居然天真的相信,让德国国土恢复一战的水平就能够让英德保持长期的和平与稳定,双方并不需要战争就能和平,和希特勒企图军事征服欧洲的狼子野心形成了极其可笑的反差。

从社会构成来说,国家运行贯彻资本主义的英法乃至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在目睹赤旗插满沙俄,无产阶级掌权的苏联以后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恐惧。一旦社会主义浪潮席卷英法那么整个国家都会产生从上到下的巨大颠覆。所以,英法心目中真正的大敌是红色苏联,而不是养精蓄锐的德国,而紧挨苏联的德国在英法心目中成为了反制苏联乃至反制社会主义的完美屏障。

所以在各方面的作用下,英法德绥靖政策也就不断推行下去,直到重军事和工业的纳粹德国先是撕毁慕尼黑协定吞并整个捷克斯诺伐克,接着闪电战一个月吞并波兰,英法才从和平的黄粱大梦中惊醒,但此刻早已为时已晚。

不堪一击的同盟

在纳粹德国吞并波兰后,英法深深理解了养虎为患这个词的含义,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连忙成立联盟来抗衡纳粹德国,而这个联盟内部更是令人担忧:面对即将卷土而来的欧洲大战,法国人还迷信着自己和德国交界的马其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是防备德国进攻修建的一条防御体系,其地理位置在瑞士到比利时之间,横跨德法南北边境,长达公里并且含有个防御工事,被法军统帅称为“法国的英吉利海峡”。而英国更是心怀鬼胎还想在这场决定欧陆大陆命运的战争中坐收渔翁之利。

年5月10日,休养生息半年后的纳粹德国军事实力已经足以和整个欧洲抗衡,希特勒一声令下,德军个师三百万大军的钢铁洪流迅猛西进。

摆在德国人面前的第一个障碍是马其诺防线,而主帅古德里安对法国人固守的马其顿防线早已有破局之计。他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是正面战场他派出小股军队装作要正面突围马奇诺防线,法国英法联军立马派出主力前去支援,而德军主力部队分为两股部队从马奇诺防线两边突进,一个主力部队火速拿下小国卢森堡,另一个装甲军穿越峡谷深入法国内境,就这样马奇诺防线就被轻轻松松的给破解掉。马奇诺防线上驻扎的数十万英法联军就这样还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就已经告负并被纳粹德国的百万大军重重包围,只能不断向英吉利方向后撤。

更讽刺的是,就在法国宣告亡国,傀儡政府上台的千钧一发的关头,丘吉尔政府先是撤走了在法国的驻军,随后不仅想要吞掉法国的舰队还想吞掉法国的殖民地,就连北非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也不放过并悍然炮击,法国舰队在盟友英国的炮击下损失十余艘军舰和上千名水手。能有如此背信弃义的盟友,法国的覆灭也是注定的历史进程,令人惋惜。

“高抬贵手”的希特勒

年的5月下旬,整个西欧除了西班牙、英国、瑞士都在纳粹德国的囊中,关于希特勒为何在成功占领法国后宣布全军停止包围让三十多万联军放虎归山,数十年来都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问题。

对于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有几个比较主流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高级军官龙德施泰德提醒德军在敦刻尔克区域的沙地的征程中已经损耗百分之50的坦克,而联军还有数千门大炮,在敦刻尔克这种平原盲目推进会造成非常大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在德军主力集中围剿联军的情况下盟军有可能对远离本土驻扎法国的德军主力实施反围剿,希特勒表示同意并停止进军。

第二,信息的传递有偏差。一线军官隆美尔的部队在年5月21日曾遭到盟军的埋伏,英军数十辆小规模坦克部队顽强抵抗。由于英制装备的领先导致德国装甲军炮弹无法击穿英军的玛蒂尔达主力坦克,加上为了表功居然向希特勒汇报遭到了联军5个师以及几百两战车的进攻,这让希特勒投鼠忌器不敢发起收尾的围剿。

第三,纳粹内部威望极高的三把手—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为了抢功,提前向希特勒表示不用损耗数百万坦克在敦刻尔克的沙地上。只需要纳粹帝国的空军就能剿灭在沙滩上等待被运输的敦刻尔克盟军。考虑到德国坦克产量只有每年两百万辆左右,希特勒接受了他的建议而事实上英国皇家空军在敦刻尔克的空战中大获全胜,让德国空军的轰炸效果大打折扣。变相放走了敦刻尔克联军。

结语

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敦刻尔克的全面胜利的背景里远有英法消极而又阴暗的绥靖政策,近有法国卫国战略上的巨大失误,就连敦刻尔克宝贵的撤退时间也大概率上由纳粹内部的分歧和失误争取而来。而对欧洲前线节节败退的盟军来说,他们更加需要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来安抚民心,随着盟军随后和纳粹作战取得一系列战果后,敦刻尔克这样的“胜利”自然是黯淡了不少,成为了二战战争史上不那么明亮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