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近日正式官宣了获得北汽投和现代汽车两家股东增资的消息。按照协议要求,北汽投和现代汽车将分别增资约4.71亿美元(合人民币30亿元),总增资额接近10亿美元。
随着年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已有多家合资车企宣布调整股权结构。现代汽车不久前也传出打算提高持股比例,但现在看来,其与北汽之间的谈判已经尘埃落定。
未来,两家公司将继续掌握对等的话语权,股比保持不变。但对于北京现代而言,一笔约十亿美元的资金能否挽救销售持续惨淡的中国市场业务?
图片
北汽公告内容“年销百万的教科书”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现代去年累计销量约38.5万辆,同比下滑23.3%。这一年,北京现代未能如愿完成其在年初定下的50万辆销售目标,国内市场份额也持续萎缩至不足2%。
自年成立到年年销万辆汽车,北京现代曾被两家股东寄予厚望。然而自年开始,北京现代销量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处境变得十分尴尬。
北京现代年销售业绩
根据北京现代发布的官方数据,旗下第七代伊兰特在年的销量超过13万辆;全新ix35年销量为辆;库斯途自9月上市截至年底共售出辆,三款车型去年合计销售逾22万辆。
这意味着,北京现代在售的其他十余款车型全年销量仅有15万辆,一款车型平均一年卖出一万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原本想要通过北京现代打下中国市场的现代,如今也是眉头紧皱。
据韩联社报道,现代汽车主要海外子公司均在年实现盈利,但在华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依然保持净亏损。
现代美国子公司在连续两年亏损后,年盈利约1.95亿美元,当地工厂产能利用率同比增长至78.8%。另外,巴西、印度、捷克等国家的分支机构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增长。
相比之下,北京现代去年净亏损49.95亿元,虽然亏损幅度较年的62.84亿元有所收窄,但原因或许是卖厂收入填补了一部分亏空。去年,理想汽车接手了北京现代位于北京顺义区的第一工厂,具体金额未被披露。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回到年,市场还在无限畅想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然而一夕之间,合资品牌不“香”了。虽然其中不乏有萨德事件带来的一些影响,但归根究底,产品力始终是推动市场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
打着“性价比”的牌,已经很难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遑论享受中国市场的消费红利。
北京现代总经理崔东佑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消费者希望现代汽车全球车型能同步在中国市场推出,以前很多消费者不满的是,现代很多车型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先上市,中国市场相对滞后。”
对于这一方面,大众也深谙其道。“从前大众都是在德国进行产品原型研发,再把这些概念和车型带到中国市场实现落地,但现在大众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大众安徽首席技术官吕尔曼如是说。
跟上中国市场需求节奏,已成为各大合资车企心照不宣的默契。
去年,北京现代共推出了6款全新及换代产品,涵盖多个细分品类。而此次增资,不仅能强化该公司资金运转的安全性,也有望增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在中国这个全球领先的电动车市场上,北京现代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以及重塑品牌的步伐了。
或许放弃中国市场,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而选择留下,则意味着北京现代将付出成倍的、多于以往的努力。至于这近乎60亿元的增资额究竟会砸出多大水花,我想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