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集中营,相信绝大多数人心中都会浮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但作为犹太人当年通向死亡终点的前一站,特雷津集中营并不广为人们所熟知。事实上,这座位于捷克共和国境内的集中营,如今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将捷克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连在了一起。2月28日,捷克和以色列这两个有着一段共同记忆的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大屠杀纪念活动,以纪念联合国年设立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捷克驻华代办尤乐娜及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在活动致辞中均表示,举办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教育下一代。“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尽最大努力不让悲剧重演。”尤乐娜在致辞中表示。
(捷克共和国驻华代办尤乐娜)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德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特雷津镇建立了集中营,作为纳粹在东欧的杀戮中心的一个接收点。超过15.9万名犹太人从捷克、德国、奥地利、荷兰、丹麦及匈牙利等国被驱逐至该集中营,3万5千多人在该集中营内死亡,近9万人从该集中营被送往诸如奥斯维辛等最终的死亡集中营。
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上,来自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塔尔先生发表了题为《来自特雷津集中营的个人故事》的演讲。在演讲中,塔尔先生没有过多的渲染犹太人在该集中营中受到的非人待遇以及悲惨结局,他给现场来宾呈现的是黑暗与绝望中美好的一面:生活在该集中营内的犹太人在那段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创作的艺术作品。
(塔尔先生为现场来宾介绍特雷津集中营内犹太人的生活与艺术创造)
(关押在特雷津集中营里的犹太艺术家创造的画作)
在塔尔先生展示的PPT中,有集中营内的人们制作的钱包、祈祷披肩、签名纪念册、大富翁棋以及绘画作品,但让《环球时报》记者内心最为触动的,是一幅名为《月球景观》的铅笔画。据塔尔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彼得·金斯是一位才华横溢,并对艺术和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少年。他于年10月背送至特雷津集中营,在监禁期间,他凭想象画下了这幅月球上的景观。
(彼得及其创作的画作《月球景观》)
年,彼得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并在那里结束了生命。解放后,特雷津集中营的一名幸存者将彼得的画作还给了他的父亲,随后该画作被捐给了犹太人屠杀纪念馆。
年,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前夕,以色列首位宇航员伊兰·拉蒙要求将《月球景观》的复制品随身携带。他说:“我觉得我的旅程实现了彼得·金斯58年前的梦想。这一梦想从根本上证实了一个被囚禁在集中营高墙内的男孩的伟大灵魂。”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年2月1日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发生爆炸,船上7名船员全部丧生。“不幸的是,这位宇航员并没有返航。”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在点评这幅画作时,神情哀伤,但他同时表示,“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没有人在集中营里会想到,有一天以色列人能够飞向太空,实现这样的梦想。”
整场纪念活动在一位钢琴家现场弹奏的一首钢琴曲中结束。《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首钢琴曲正是由犹太知名导演罗兰·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钢琴家》的结尾曲。在该片中,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在二战期间历经家破人亡、九死一生后,回到了解放后的华沙,在战后的一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首钢琴曲,这也象征着苦难的结束与新生的开始。
“永不再现(Neveragain)!”活动结束后,何泽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总结举办此次纪念活动所要传递的信息,那就是“永远不要再出现大屠杀了”。然而,在当今世界要想实现这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并非易事。何泽伟在活动致辞中也表示,很不幸的是,我们每天还活在反犹太主义和大屠杀的阴影中,而现在反犹太主义又有所抬头。
(以色列驻华大使何泽伟)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还提及了当下发生的印巴冲突以及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动荡,并试图询问这位大使,我们应从纪念过去的历史中学习到怎样的智慧。何泽伟不愿意对发生在个别国家的事情进行评论,但他提醒道,残酷是没有边界的,“人类有能力实施这个世界上任何动物都不会对同类犯下的最恶劣的行径,”他说,“这一点是我们都必须牢记于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