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聂鲁达是捷克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小说作家。他生在布拉格。父亲是个退伍军人,在布拉格小城区开杂货铺。父亲死后,母亲改业以卖纸烟糊口度日。聂鲁达的童年常常因家境贫寒而受到纨祷子弟的嘲笑,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社会不平等的印象。聂鲁达上中学时正是捷克历史上的所谓巴赫时期。巴赫是当时奥地利政府的首相,曾用一切方法消灭捷克人民中的自由思想。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所宣传的人类平等和自由的口号对聂鲁达影响极大。当时,他积极参加校内爱国文化活动,并把这种自由、乎等的理想作为生活和创作的崇高目的。
诗人中学毕业后,聂鲁达在布拉格宫廷中谋得一个低级职务,虽然薪像微薄,却使他有机会观察官吏社会的种种丑象。一八五三年,他经多方努力进入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因为家境困难,不久又中途辍学。此后,聂鲁达边当教师边搞报刊编辑工作,同时积极从事文学创作。聂鲁达于一八九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在布拉格病死。长期的新闻工作扩大了他的眼界,使他更广泛接触到社会各阶层人物,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聂鲁达主张文学创作必须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必须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这一主张贯穿于他的创作中。聂鲁达在捷克文学史上首先是个抒情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主要的都收在六本诗集中,即《墓地之花》、《诗书》、《宇宙之歌》、《故事诗和歌谣》和《平凡的歌》以及诗人死后出版的《星期五之歌》。这些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捷克他的第一本诗集《墓地之花》虽然调子比较低沉,流露出明显的悲观情绪,但是聂鲁达和当时欧洲一些消极浪漫主义诗人不同,他对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反动势力的猖獗提出悲愦的抗议,鼓舞人们对社会罪恶作斗争。在《宇宙之歌》中,诗人的思想更深广。他把祖国的命运同宇宙联系起来,带有哲理色彩,有些诗篇虽然比较抽象,但基调乐观。他的《星期五之歌》则政治性更强烈。诗人把当时捷克人民的处境比作受难的耶稣,宣告受难之后,复活就要到来,号召人民为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表示出对民族的光辉未来的坚定信心。这部诗集中的一些名篇如《爱》《再前进》等,在捷克人民反对黑暗统治的长期斗争中经常被引用和朗诵。聂鲁达是个才思横溢的诗人。他的许多诗篇内容丰富,感情炽烈,在艺术上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注意从民间创作中吸取营养,意境清新,结构简明自然,诗句生动优美,给后来捷克诗歌的发展以很大影响,聂鲁达还是一个优秀的小说作家。
捷克他的第一个《篇集》,人物都是小生产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后,他陆续发表中篇小说《流浪汉》和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等,其中不少是十九世纪捷克批判现实主义的名作。中篇《流浪汉》是捷克最早反映无产阶级的小说之一。这里所谓的流浪汉是指被雇佣来建筑铁路的季节工,他们是中篇的主人公。这部小说虽然结构不够严密,但通过作家的细致的描写,这些处于社会最下层、劳动繁重、生活无保障的可悲境遇以及他们必然走向团结斗争的情况,给读者及当时的捷克文学创作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小城故事》包括十多个短篇小说,是作者散文创作的高峰。这些短篇小说,内容都是反映布拉格小城区的生活情景。作者一方面对小市民的狭隘、愚昧、庸俗、顽固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同时对贫苦劳动人民寄予深挚的同情和爱。
例如《害人郎中》一篇,作者通过滑稽荒诞的情节,幽默地嘲讽小市民的庸俗和势利,像赫里贝尔特医生这样对金钱和名望持冷漠态度的人,竟被视为怪物,成了诽谤中伤的对象。另一篇《一所安静住宅的一星期》则描写了一个劳动妇女的动人形象:巴沃洛娃身为佣人,生活极度贫困,但她勤劳、善良,自己没有受过教育,却非常重视知识,想尽一切办法给儿子读书。聂鲁达的这些小说,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故事真实,笔调灵活,人物形象十分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诗歌创作一样,聂鲁达的优秀小说被公认为是捷克批判现实主义散文创作的奠基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