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20年光景的时间。虽然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为二战埋下了种子,其但实有很多次,英美都可以将希特勒的阴谋扼杀在摇篮里,但为何最后法西斯主义还是在德意两国中占据主导地位了呢?
希特勒竭力宣扬“生存空间”的反动理论,他认为“必须夺取约为德国双倍的土地,才能充分结束德国领土的饥荒”。他想在欧洲增加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欧和俄国首当其冲。也就是说,德国所需要的生存空间,将来自于东欧和俄国。
建立一个“大日耳曼帝国”是希特勒梦寐以求的统治目标。他曾向其党羽阿·施佩尔说过;“我们要缔造一个大帝国,要包括所有日耳曼人。他要北起挪威、南至意大利北部。”为了建造这样一个大帝国,希特勒企图首先吞并奥地利,之后是斯诺伐克,最后就要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
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集军政头目组织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这是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失误·一个重大步骤。军事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弗立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空军总司令戈林、外交部长牛莱特以及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这天下午所有人都来到柏林威廉街第三帝国的总理府。
希特勒大放厥词,“决定命运”的会议历时4个小时,其要旨是:“德国的政策旨在民众的安全、生存和繁衍。因此,就有一个生存空间的问题”。“只能用无力解决德国的问题,而这必然要伴随着风险。”“为了让我们的军事地位得到改善,如果我们被卷入战争之中,推翻捷克斯诺伐克和奥地利必须是第一个目标,以便在可能对西方进行的战争中解除我们侧翼的威胁。”由此可见,早在年德国法西斯就制定了侵略计划,并开动战争机器了。一时间欧洲的局势日趋紧张,战争的危险日益逼近。与法西斯咄咄逼人相反,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国际上出现了,妄图用妥协、让步的办法,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来满足法西斯的贪欲,以便把希特勒的引向东方去反对苏联,以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使西方国家的利益得到保存。西方绥靖政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德国首相张伯伦。
张伯伦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为了英帝国的既得利益得到维护。张伯伦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崛起,感到英国在全世界霸占的地盘过大,目前对付德意日已没有了足够的力量,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向德国妥协、退让成为他的选择,企图满足希特勒的部分侵略要求,来改善英德关系,以求苟安。
其次,年各国共产党参加的共产国际七大召开,会议上建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国人民阵线执政,西班牙民主政府建立,红色威胁日甚一日。
第三,将祸水东引。长期以来,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就是怀着这种祸心。英法政府害怕自己的利益被法西斯侵略危害,总想把它从身边引开,法西斯德国把矛头指向东方得到英法的鼓励,去攻打苏联,让苏德互相残杀,而它们自己“坐山观虎斗”。
第四,作为“日不落”大帝国的英国,剥削全世界。人民生活富裕安宁,他们当然爱好和平。同时,一战时军民牺牲惨重,人民记忆犹新,所以人民群众的情绪也是当权人物考虑的因素。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利用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和“祸水东引”的阴谋“声东击西”。他一方面扬言“不管怎样,要继续向东方突进,在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俄国”,另一方面却暗中决定,德国还“必须对付两个可恨的敌人——英国和法国”,“西方是数年之内的首要目标,然后在对付东方。”
希特勒的“声东击西”和英法美“祸水东引”的策略,是在社会主义苏联建立之后产生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初期帝国主义争霸的特点。这个基本思想贯穿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一些重大勾结和斗争。英法政府“祸水东引”的罪恶用心,恰恰陷入了希特勒“声东击西”的圈套。英法政府顽固推行姑息养奸、纵虎为患的绥靖政策,最后自食恶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