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记者王萌文/摄
在哈尔滨吉林街上,一处老建筑隐藏在居民楼区内不为人知,尽管已老旧,但其风采却让周围的新建楼房相形见绌。13日,记者在知情者的指引下找到了这栋老洋房。产权单位表示,该建筑即将维修,重修的捷克领导馆将以全新的面貌与哈尔滨市民见面。
“要说建筑的美感,捷克领事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它也是最不知名的一个。”这是许多知情人的共识,身姿美艳却低调不为人知,就是捷克领事馆的特点。在一个老建筑爱好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吉林街52号”,没找到这个门牌号,但高德地图显示位于此处。
沿吉林街再走百十米就是繁华的东大直街,但是在“吉林街52号”门前显得还是有些沉寂,可能是因为其老旧,偶尔会有路过此处的行人留下一瞥目光。“吉林街52号”门前有一处不大的空地,停满了各种车辆,周围老楼房、半旧的多层楼将其包围,而且距离比较近,连找个拍全景的位置都不好找。但老领事馆建筑的非凡气度仍在,哈尔滨市政府年设立的不可移动文物公示牌上显示,它建于年,砖混结构,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在现场记者看到,老领事馆整体为三层,是对称设计,正面有罗马柱和门厅,两侧各有两面窗户,窗台下方和窗棂上方均有不同的装饰,分别是米字形图案、展翅雄鹰浮雕和不同形状的花环,这在哈尔滨市的老建筑中极为罕见,也证明当年建造时的精巧程度。
“这栋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特点。”老建筑爱好者小周说。记者沿着四周走了一圈发现,该建筑正面后面两侧的设计均有不同。正面拾级而上是个门厅,有几分巍峨;后面的墙体错落有致线条硬朗;南侧是个阳光休息室和露台,与颐园街一号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想到这里是主人休闲的地方;北侧的外立面是平面的,长条的窗户更显得挺拔,这一侧开了两个小门,是用于工作人员出入的侧门。
“现在楼里面还有六户人家居住。”一个自称是供暖公司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和另一个同事一同驻守,记者同他们在楼里转了一圈,发现两个小门都有楼梯可以上楼,楼梯均保持完好,水磨石台阶铁艺木扶手,其中一处楼梯特别陡。另一个楼梯进入,记者发现楼内设施可用奢华来形容,走廊里大房间套小房间,木质门被漆成绿色,三楼的楼梯口设有木质的间壁墙,上面雕花装饰,很少见。
走进三楼,记者看到有人在此居住,在公共空间内凉有衣服,但周围的门记者没有敲开。供暖公司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在这里住的都是老户,这栋楼的保暖性能特别好,举架也高,老人们说在这里住时间长了换个新房子都不适应。”
在院子里还有一处老式的平房,据说是这栋老楼的配套设施。在此居住的张师傅说,老房子的质量那是没的挑,能挺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产权单位将要对它维修了。
13日,记者与产权单位哈尔滨警备区保障处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据介绍,捷克领事馆老建筑很快就要维修了,“如果不是碰上疫情,原本在年后就要开始维修,维修之后老领事馆会以全新的面貌与市民见面。”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文物管理部毕丛良介绍,捷克领事馆原为富商住宅,根据相关资料得知该商人从事粮食和蜡烛的加工生产,年,变更为捷克领事馆,因其曾用做住宅,存在许多生活功能区,使其建筑设计多变,充满美感,独具特色。后期抗日战争开始后,该建筑用做日军细菌部队的联络站,见证了日本侵华历史,具有不可多得的文物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