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前苏联“T系坦克”的发展史,了解曾经的那钢铁洪流!
超级大国——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坦克大国,它有着令纳粹德军闻风丧胆的坦克军团,也拥有曾让北约一提起便不寒而栗的坦克集团军。苏联坦克的发展几乎贯穿整个苏联建国的每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曾经几次推动过世界坦克发展,制造出了许多著名的坦克。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坦克大国的发展史。
在苏维埃国内战争(~)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其中包括一些缴获的坦克。年春,红军在南部战场缴获了白匪军的2辆法制“雷诺”式轻型坦克。其中的一辆被运往红色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进行分析研究。列宁指示当时的军事工业委员会,要在年春天之前制造出15辆仿造“雷诺”坦克的轻型坦克。 年12月1日,第一种苏维埃的坦克诞生。第一辆坦克命名为“为自由而战的战士列宁同志”。不久,又生产了14辆同型坦克,分别以“巴黎公社”、“红色战士”、“伊利亚莫罗曼”、“无产者”、“暴风雨”、“胜利”等名字命名。年,红军已经建立起第一支汽车坦克队。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到年底,共组建了11个汽车坦克队。它标志着苏军的坦克部队向一棵幼苗已经破土而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苏联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苏联坦克工业开步的时期。年5月6日,苏联军事工业总部成立了坦克局,并且随后设计出几种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但由于当时苏联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缺乏生产轴承和电机设备的工厂,限制了坦克装甲车辆的生产。这一时期,苏军装甲兵已经有了团一级单位。但总的说来,坦克的数量较少,只能算
是苏军装甲兵的创业阶段。 作为第一种正式量产的苏联坦克,T-18轻型坦克却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辉煌战绩。T-18轻型坦克的总产量为辆,其中4辆转交苏联内务部队,2辆交给苏联第4委员会,1辆给了苏联军事化工委员会。其余的全部装备了苏联红军的坦克营、坦克团,以及年开始组建的混成化坦克旅。
因为设计意图为支援步兵作战,大约有辆T-18被转交给苏联国防科技委员会以及其他军事技术训练机构用于作战训练。正是通过像T-18这样的早期坦克才使得苏联红军逐渐开始掌握步兵、坦克兵和炮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尤其是让苏联炮兵有机会开始熟悉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反坦克防御战。
年,苏联红军在白俄罗斯的Bobruisk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机动演习,这是对T-18轻型坦克的第一次准实战考验。演习计划制定了多项艰巨的任务,尽管环境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恶劣,绝大部分的T-18轻型坦克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然而,“大毛病没有,小问题一堆”,T-18在演习中暴露出的细小问题都被军事科技委员会一一记录在案,它们成为后来“年型T-18轻型坦克”的改进依据。
同年7月到12月,T-18轻型坦克终于迎来了参加实战的机会。苏联红军和张学良东北军为了争夺中东铁路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双方累计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二十万(参考中方资料),战事持续长达近五个月,最终以东北军的失败而告终。苏联红军在战斗中出动了T-18轻型坦克。
三十年代,是苏联坦克工业由初创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年7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坦克生产计划,确定要以超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苏联军队。 执行这一计划的初期,由于缺少设计和生产坦克的经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苏联的坦克设计师和广大劳动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新型坦克。其中有T-27超轻型坦克、T-37水陆坦克、T-26轻型坦克以及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 T-27超轻型坦克以英国的“卡登·络伊德”Ⅳ型坦克为原型,改进设计而成,年2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2.7t,乘员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40hp。这种坦克共生产了多辆,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年。由于T-27坦克的防护力太弱,苏联政府决定生产一种轻型水陆坦克来取代它。这就是后来研制成功的T-37水陆坦克。 T-37水陆坦克于年装备苏军。其战斗全重为3.2t,乘员2人。装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仍为hp,但装甲比T-27有明显改进,提高了防护性能。 T-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约辆。后来,被T-38水陆坦克所取代。 T-38坦克还是苏军最早能空运的坦克。在研制T-27超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轻型坦克,这就是很有名气的T-26轻型坦克。 T-26于年研制成功。~年期间,共生产了0余辆T-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曾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年苏、日军队的哈勒哈河战斗。 BT坦克是30年代苏联红军的著名坦克,BT是俄文“快速坦克”的缩写。BT快速坦克是以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年9月,制成了BT-1坦克的样车,随发展出BT-5、BT-7等型号。
BT系列坦克对后来著名的T-34坦克的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年底,苏军共装备了近辆BT系列坦克,成为当时装备数量仅次于T-26坦克的苏军装甲兵的重要装备。 T-28中型坦克和T-35重型坦克的设计成功,在苏联坦克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因为这两种坦克没有受外国坦克形式的限制,表现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独创性。T-28和T-35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苏联坦克已由轻型坦克为主向中型坦克为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十年代,苏联的坦克工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到年,苏联共拥有各类坦克1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坦克大国。不过这期间的苏联坦克在质量上并不占优势。三十年代中期,苏军已经有了独立的坦克兵种,到年初,已经组建了统帅部预备队的4个坦克军、4个重型坦克旅和24个独立的轻型坦克旅,以及步兵和骑兵兵团编成内的大量的坦克团和坦克营。苏军的坦克兵部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十年代末期,开始了苏联坦克制造工业的新阶段。 年8月,苏共中央召开会议,研究了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问题。会议做出了研制新型坦克的决定。在这个决定的指
导下,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研制出著名的KV-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从国际背景来看,30年代末期,德、日法西斯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危险迫在眉睫。 年,德国研制出三号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再加上大量装备了二号轻型坦克,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 年,德军在西线发动闪电战,席卷西欧大陆。战争的危险使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清醒地认识到,30年代中期大量装备苏军的T-26、BK轻型坦克不足以对付德军的三号、四号中型坦克。这种认识对KV-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的加速研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年6月,苏联工业部门仅仅生产了辆KV-1和T-34坦克。要想使坦克部队换装,这一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苏联不得不在坦克数量虽多,但已陈旧和严重破损的情况下投入战争。这对战争初期战局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此期间,苏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进行了彻底的改编。年底,装甲坦克兵改为旅的编制。坦克旅编有4个坦克营,共辆坦克。在陆军编成内,组建新型摩托化师,每师有2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和1个炮兵团。 年夏,装甲坦克兵编制中又恢复了军一级兵团。机械化军编成内有2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及各种保障部队、分队。坦克师编有辆坦克。装甲坦克兵曾计划大规模地加以改编,重新组建29个机械化军。按照计划,大约需要有辆坦克,其中应有辆新型坦克。由于时间仓促,到大战爆发时,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没有齐装配套。 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开始了……
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犯苏联。凌晨3点15分,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宽大正面上,以个师、万人 的兵力,突然发动了闪电似的进攻…… 年6月~年5月,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苏联人称之为“伟大卫国战争”。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全面较量。战争中发生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坦克战,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苏联坦克在战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除大量生产了T-34中型坦克外,还研制成功了KV-2重型坦克、T-60/70轻型坦克以及多种自行火炮等。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并装备了10.4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同期德军(约4.2万辆)的2.5倍。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装甲兵的编制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由于战争初期坦克损失量巨大,且不能迅速恢复,年7~8月解散了机械化师,建立了独立坦克师(辆坦克)、坦克旅(93辆坦克)和坦克营(29辆坦克)。 到年底,作战部队共有3个坦克师、76个独立坦克旅和个独立坦克营。 随着坦克的装备数量增加,年夏天,形成坦克军的编制。每个坦克军有人,坦克辆(T-34、T-60或T-70),76门火炮和迫击炮,20门高射炮和8门火箭炮。 年秋,开始组建机械化军。 年开始组建坦克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编成内有3个坦克军、1个独立坦克旅、1~2个步兵师和若干专业兵种分队。 年春,又进行了新的改组,坦克集团军由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大大提高了机动性。 年初,在苏的战场上作战的陆军已有6个坦克集团军、14个独立坦克军和7个机械化军、27个独立坦克旅和7个自行火炮旅,还有大量的坦克独立团和自行火炮团,成为苏联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和机动力量。
军事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发展了三代(有些国家已装备拥有第四代技术的坦克)。50年代研制的坦克装甲车辆便是战后的第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同心协力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年,工业生产便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年,苏联在工业产品的产量上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科学技术水平也跃上一个新台阶。但在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代,美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于年率先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实则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苏联不得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军事工业,竭尽全力来加强苏联的国防实力。
一般说,苏联的坦克发展采取渐进的发展方针。在战后一段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充份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宝贵实战经验,苏军装甲兵的装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T-54/55中型坦克以及PT-76水陆坦克、T-10重型坦克、BTR-40、BTR-50、BTR-等装甲输送车,使苏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苏军装甲部队的编制就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分别改编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但这些师中的战斗车辆的装备数量比原来相应的军还多,火力也大大加强。此外还组建了机械化集团军,每个机械化集团军编有2个坦克师和2个机械化师,还有其他战斗保障部队,成为在战役中发展胜利的强大突击力量。 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在陆军重的比重大为提高,成为陆军中的基本突击力量。ASU-85空降自行火炮战后第二代六十年代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是战后的第二代车辆。在苏联,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宣扬的是“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和没有战争的世界”,并认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使用火箭-核武器”,陆军和海军军舰存在的意义已大大减少。所以,在此期间,苏军先后裁减兵员万人,年还撤销了陆军司令部。 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军费不断增加的同时,加强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军的建设,年恢复了陆军司令部。 从年起,将陆军师从个扩编到个左右。60年代末,苏军坦克的数量和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装甲输送车和其他装甲车辆增加了36倍;苏联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机动功率已达到22kw,是年的10倍。苏联陆军“正沿着提高火力、突击力、快速力和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使“坦克兵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 这期间,苏军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主要有:T-62中型坦克、BMP-1步兵战车、BTR-60装甲输送车、BRDM-2装甲侦察车、ASU-85空降自行火炮等。60年代的苏联,在大力发展主战坦克的同时,很注意发展各种战斗配套车辆,因而,显著的提高了苏军坦克部队的综合战斗能力。
七十年代起,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进入八十年代,苏美关系一度于紧张状态,双方围绕着核裁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加上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发生了一场长达九年多的局部战争。苏军一直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导条约的签字和中欧裁军方案的提出,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才有重大转变。但直到九十年代初,苏联军队的规模仍然很庞大,装备的各型坦克的数量高达5.5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七十年代以来,苏军队常规战争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准备打一场“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常规战争”,发展了大纵深作战的“战役机动集群”理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苏军的坦克师和摩步师的现代化合成水平大大提高。以苏军坦克师为例,在人员、坦克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压制兵器、步兵战车、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的数量和火力成倍增加,年起增编直升机大队,并加强了后勤补给能力。据称,为了进一步强调合成化,苏军组建了新式陆军合成军、合成旅,其火力明显增强,直升机数量进一步增多,使合成化程度大为提高。
年,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了,它分解为15个独立的共和国,虽然还称为独立国家联合体,但这时已没有了昔日大国的威风了。作为原苏军的最大继承者,俄罗斯拥有原苏军绝大部份的装甲部队,这包括原驻东德、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还有驻西伯利亚的庞大装甲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和最强的战斗力。它还继承了原苏联最大的四个坦克生产厂中的三个:基洛夫坦克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下塔吉尔集团在二战中的产品有:T-34和T-44坦克,战后是T-54、T-55、T-62、T-72和T-90主战坦克。) 可是,俄罗斯后来的岌岌可危的经济状况,使国防部门拿不出钱来采购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资金的不足,直接导致装备严重老化,武器来不及更换,士兵们身体状况变差,没有时间和金钱用来训练。以至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失水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损兵折将,好不窝囊。 九十年代中期,俄罗斯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它又开始努力恢复它的大国身份。各坦克设计局纷纷拿出了他们的新作:T-80U、T-90、“黑鹰”、还有最近公开的T-95。这些坦克有的是在原来坦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有的则是全新设计的。这一时期,俄罗斯还研制出许多装甲车辆:BMP-3伞兵战车、BTR-90装甲输送车等。这反映了俄罗斯坦克工业的巨大实力。俄罗斯还紧紧抓住海外的市场,积极的向外推销它的装备,并且还为广大使用其装备的原华约国家提供改进方案。目前俄罗斯已成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军火出口国。相信随着形势的好转,俄罗斯还会重现它大国形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