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久没有写东西了,从9月24日提车至11月14日里程㎞做了第三次保养,更换了2.2L机油并更换了机油油滤,检查了车况整体都良好,这次保养正式宣告磨合结束,已出磨合期。
近一段时间连续的几波降水和降温,骑车少很多都改开车了,现在里程多公里缓慢上升中,自提车起就对油耗数据做了记录,最新油耗数据(见“小熊油耗App”截图),总体来说这车挺省油的,由于气温低原地热车时间稍有增长,所以油耗稍走高也是正常的。油耗数据是需要长期监测的,时间越长数据才越准确。
早之前反馈过部分小问题,诺马商家已经进一步改善,最近解决后座走线孔方案更是贴心,已登统计陆续发至各位车主,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原厂防摔棒也第一批量产,这几天专门观察了下安装位置情况(天儿冷好久没洗车了),原厂钢架是4孔固定(看图这钢材用料是很扎实的),主受力固定口在发动机与车架吊挂接口处,另外2个固定扣是辅助受力的,根据用料和固定位置观察,防摔棒是很结实的,所以广大魅影车主应该不用担心受力变形问题,厂商设计时该考虑的细节都考虑到了,这里再次给厂家和售后点赞!再说这个本来就是为了防摔做保障,谁也不是奔着摔车去的,哪有那么高频率的倒摔,从力学角度讲没有不变形的东西,只是变形量大和小的区别,如果频繁又倒又摔,为了安全着想建议还是改开四轮吧,机车不适合你!
不论汽车、摩托也好,轮船、飞机也罢,低温对燃油发动机启动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冷车不好启的情况,也看到很多摩友提及这类情况。在此发表一点多年来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本人接触汽车和摩托车比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我家老爷子当时的坐骑是国产幸福,据说那是当时很多明星的座驾。说到幸福,就体现了国内半仿造半研发能力,上世纪60年代国内没有摩托车厂,是上海自行车厂根据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托车为原型造来的,那时没有什么技术,当时能造出来那么皮实的车已经很了不得,当时的润滑方式是汽油里兑机油,润滑效果差温度超高,排气管是真心烫,现在想想机油兑汽油里润滑方式,大部分机油都变成蓝色小烟尾气了,但就这条件下这车是真抗造,每隔段时间能见到我父亲拿个大螺丝刀,拆下那两侧椭圆的发动机盖检查磨损情况。后来十四、五岁时,就开始借厂工们的摩托车骑,当时从60/70/90///排量的都骑个遍。最后一次骑车记得是年暑假,有个叔叔骑着一辆崭新的蓝色雅马哈来找我爸,看到那车我就想骑着过个瘾,可是人家新车我又不知道该咋开口,他们谈事情到中午开车去吃饭,让我帮他骑去吃饭的地儿,刚好正合我意,02年上大学离家之后就再没骑过了,直到朋友说起骑车,这才买了魅影s这么个大玩具。对于现在拥堵的城市,骑车的优点真的是很多,不怕拥堵不担心停车难,确实感觉方便很多,令人很不爽就是冬天的冷+不分季节的洒水车。
以前不管汽车还是摩托车,应对北方冬天温度低有几种方法,北方稍年长点的人应该知道,而且都适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第一种,早起烧两壶开水浇发动机和水箱,以使发动机和机油达到恢复正常启动温度条件,不然以前那启动踏杆累死也蹬不着;第二种,没有烧开水的条件,直接在车辆发动机和水箱下方生一堆火升温,当时很多冬季出门在外都这么弄,开始可能都是效仿,后面全都是靠经验,现在货车寒区过夜如果忘了排空水箱估计也得拿火烤;第三种,就是通电挂挡脱开离合后推车或者溜坡,这适用于当时手动挡汽车和摩托车,包括摩托车亏电情况,严重亏电除外,如:电量不足以使火花塞正常点火。操作是挂2/3档后,捏离合推车或溜坡(溜坡最好,可以骑上去溜比较轻松),速度达到10~15㎞/h,松离合使车辆滑行带动发动机点火,感觉点火成功时,再次迅速捏下离合使发动机保持正常怠速运转,未启动成功则重新来过。
现在摩托车绝大部分都只有电马达启动了,而对于国Ⅳ电喷发动机来说,寒冷的冬季温度低是影响的最大因素,因为低温对电瓶电池的电容量和电压衰减很明显,再加上油泵和马达同时用电,所以低温冷启动难。一般情况无外接负载设备,电压满足启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低温启动时,通电待油泵运行正常后,按压启动按钮不要着急松开,同时快速微拧活动几次油门(这个靠感觉和经验),根据发动机声音能较容易发动,但如果5秒内未启动成功时,应间隔30秒再次按以上步骤启动,如果连续3次启动不成功,则应断电等待3-5分钟后再重复以上方法启动,如果多次仍无法启动,则建议推车(溜车)或搭电启动,以防止烧马达或电瓶。
这次就写这么多吧,最后想说,骑摩托车作为代步也好玩具也罢,其实现在骑行更是种爱好追求,任何时候都应文明出行,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影响公共秩序令人厌烦,所谓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出行前穿戴好装备,做好安全预想和防护准备工作,以便于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应对处理,作一名有素质的合格骑手。祝愿各位摩友一路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