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为什么这么狂?不了解它,就无法评判它。
任何傲慢都会有代价,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很多人对捷克一无所知,建文君将从捷克的历史上发生的一次战争,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捷克的视角。
跳梁那什么欧洲在经过宗教改革之后,实际上分裂成两个联盟。
两者之间纷争不断,年双方虽然签订了宗教和约。
但也只是扬汤止沸,维持表面和平,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年,捷克布拉格附近的两个集团之间的战斗,拉开了新宗教战争的序幕。
整个战争持续了三十年,发生在捷克的战斗只是前菜,而我们今天就是要回味一下前菜的味道。
01为何而战
为什么两个集团碰撞的开始会从捷克掀起?
这就要说到之前提到的宗教和约,其中一项重要的条款就是教随国定。
天主教和新教对垒捷克当时归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以天主教为宗,但是17世纪初的捷克,新教占据主导位置。
帝国的统治者在捷克范围内大力推广天主教,希望捷克人重新回到天主教的怀抱,顺便拔除自己的隐患。
除了宗教因素,还有涉及王权和贵族的争斗。
西方的封建贵族有很大权力,贵族领地就是小号的国家,国王不能插手。
帝国的统治者想要加强王权在捷克的影响力,但是这损害了贵族在当地的领导力,削弱贵族的权威。
在这些新教贵族的影响下,捷克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演变成了仇恨。
天主教被敌视而罗马帝国迎来了新的皇帝费迪南二世,费迪南不仅是帝国皇帝,还是捷克的国王。
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坚定的天主教徒,在天主教的全方位包围下长大的,对自己统治范围内有这么多新教教徒深感不安。
领土内的大部分居民改信新教,这些新教地区有自己的宪法和统治规则,成了帝国内的国中国。
他们开始争夺天主教会的土地,抵制费迪南施加影响。
时间推移,矛盾来到了爆发点。
费迪南的使臣被贵族鼓动的极端新教徒从20多米高的窗户推下。
虽然没死,但是帝国的内战已经不可避免。
费迪南怒火中烧,新教徒谋杀钦差大臣的行为,显然已经表明不接受帝国的管辖。
腓特烈五世——捷克新国王为了获得新教国家的支援,拉到国际支援。捷克人用国王宝座交换了加入新教联盟的资格。
赤裸裸的打脸了正牌国王费迪南,国内新教叛乱,演变为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集团对决。
02战争进行时
新教联盟聚兵3万,由安哈尔特统领。
天主教联盟点兵2万5千,归蒂力指挥。
蒂力引兵直扑叛军控制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想要一举荡平动乱。
捷克叛军计划迟滞蒂力大军行动速度,为援军到来争取时间。
而蒂力目标坚定,不管沿路抵抗的零散叛军,进逼布拉格。
安哈尔特只能拼命强行军,以便赶在蒂力军之前到达布拉格支援捷克军。
白山之战最终双方在布拉格近郊白山遭遇,新教联盟军在此设防,阻挡天主教联盟军窥伺布拉格的脚步。
蒂力将部队一分为二,帝国军本部和支援的联军。
联军率先发起进攻,尽管缺少火炮协助。
安哈尔特也命自己儿子亲自带步骑部队向前推进,骑兵冲入帝国步兵阵中,大有斩获。
而蒂力也放出骑兵反杀,捷克步兵看到己方骑兵败退,军心涣散,丧失战心。
名哥萨克骑兵完成最后一击,新教联军阵脚大乱,各部望风而降。
蒂力骑兵一路尾随掩杀,新教联军企图在组织最后防线,但仍被蒂力大军毫不费力的打破了。
白山之战更像是一场溃败,而不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新教联盟军完全不是帝国联军的对手,不到1小时被打得满地找牙。
白山之战蒂力赢得轻松,超过0名新教士兵被俘或阵亡,而帝国联军的损失不到人。
这一战直接奠定了天主教联军胜局,布拉格已是囊中之物,嘴边之肉。
03尘埃落定
前方溃败引起了布拉格的恐慌,新教徒自己选出来的国王仓皇而逃,连王冠都忘了拿,混在难民队伍里逃出了布拉格。
帝国军随即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布拉格,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费迪南再次加冕捷克国王。
参加叛乱的一些贵族被公开处决,大部分贵族被流放,领地被收回。
普通的捷克人也必须做出选择,改信天主教继续生活,坚定信仰新教则要放弃在捷克的一切,踏上流亡的道路。
费迪南二世通过一系列措施费迪南加强了自己的权力,大大削弱了本土贵族的权威。
耶稣会也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他们主导捷克的天主教复兴,使得天主教再次成为主要宗教,一直到如今。
04建文君说
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虽然哈布斯堡实力不再。
捷克却还是留在了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白山战役的结果没有任何改变。
捷克皈依天主教本是国际认同,贵族以自己利益为考量,拉新教联盟搅局必然要付出代价。
教皇消失了整整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捷克才重现独立。
孙子兵法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小国和大国保持友好,灵活施政是不变的真理。
想要单车变摩托的,往往失去的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