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不战而亡国空有精良的武器,却忽视这些重要

来源:捷克 时间:2022/11/17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18/4476482.html

曾经有历史学家认为:“强国应先强兵”。在很多历史场合下,这句格言确实很有道理。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由此建立起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以及拥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化军队,从而为其在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强兵,凭借的是自身努力;但有些国家的强兵,依靠的却是继承前宗主国的遗产。二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便是这样一个国家。

一战结束前,斯洛伐克是匈牙利的势力范围,而捷克则长期受德意志政权的统治与影响。得益于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捷克地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自古便是德意志族人所向往的移民地,并由此获得长足的发展。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波希米亚被形容为“富足”、“丰饶”的沃土。奥地利帝国统治时代,捷克地区则乘着工业革命的西风,而迅速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工业地区之一。

年一战结束后,多民族的奥匈二元帝国土崩瓦解,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统治下独立。在协约国列强的撮合下,同年10月28日,两个新兴民族国家实现联合,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奥匈帝国的大批军工产业,由此使其具备了雄厚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因此,从一战的硝烟散去之后,直至年东欧剧变前,捷克斯洛伐克长期被称为“军火大国”。

20~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拥有众多欧洲名列前茅的兵工厂,包括庞大的斯柯达工厂、布尔诺工厂,所生产的武器种类齐全。捷克军工厂不仅可以生产步枪、手枪、机枪等单兵武器,还可以制造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等大型装备。鼎盛时期,捷克武器出口量曾占世界总量的30~40%,稳居世界前列。并且,捷克的武器不光数量众多,质量也相当过硬。“捷克造”机枪名扬海外,深受众多国家士兵的欢迎。

可是,当德国发起入侵时,拥有精良装备的捷克军队,却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抵抗,由此导致了国家的沦亡。年,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将扩张的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同年9月,《慕尼黑协定》生效,捷克被迫向德国割地。此后,德国的侵略势头进一步加大,波兰和匈牙利也趁火打劫。在多个邻国的共同打击下,捷克斯洛伐克最终于年初被瓜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捷克之所以不战而亡国,同其忽视以下重要问题有关。

首先,忽视了民族关系的建设,导致凝聚力被削弱。从某种意义上讲,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被“拼凑起来”的国家,国内各族间的矛盾层出不穷。其中,捷克族和德意志族的隔阂尤其严重。捷克立国伊始,捷、德两族的冲突就时有发生。期间,捷克政府虽也曾想采取措施掩盖、淡化矛盾,但终因方法不得当、根源太复杂而没能成功。而当德国的军队开进苏台德时,大批当地德意志族夹道欢迎,充当德国军队的“带路党”。

其次,忽视了捷克、斯洛伐克两大区域间的团结,导致分离主义更加强大。长期以来,捷克地区是发达的工业区,而斯洛伐克地区是落后的农业区,巨大的贫富差距,弱化了两地民众的相互认同感。与此同时,捷克高层时常推行“大捷克主义”,否认斯洛伐克族的存在,并将斯洛伐克族视为捷克族的分支,这就更引起许多斯洛伐克族人的不满。于是,当德国发动入侵时,斯洛伐克人也宣布“自立建国”。

再次,忽视了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周边邻国的不满。众所周知,欧洲近代战争不断,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国土争议问题。一战结束后,欧洲版图和秩序经历了“重新洗牌”,众多民族国家的独立,领土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捷克斯洛伐克立国后,和周边大部分邻国都存在领土矛盾。苏台德争端,导致捷克和德国关系紧张;切欣争端,则导致捷克和波兰摩擦不断。一战结束伊始,捷克依仗协约国列强的撑腰,在领土争端中尽占便宜,这就使其遭受了邻国的反感。

最后,忽视了大国对其的利用程度,导致地缘环境更加险恶。捷克斯洛伐克立国伊始,协约国列强将其视为棋子,反复利用。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捷克积极派军干涉匈牙利的革命,遏制苏维埃影响力的扩张,将自身绑在了“英法战车”之上。然而,当希特勒觊觎捷克国土、捷克寄希望于英法帮助之时,奉行“绥靖主义”的英法,却认为捷克利用价值不大了,不愿意为了它而同德国翻脸。结果,失去了苏台德山脉天险的捷克,又遭受了英法的进一步出卖,抵抗意志全无,最终不战而亡国。

总体来说,捷克斯洛伐克军工发达,国土面积在欧洲也不算小,放在世界上也算是一个中等实力的国家。慕尼黑会议前,捷克也曾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在边境集结了数十个师,以防止德国的侵略。可是,由于内部人心不齐、周边领国的联合进攻、以及英法的出卖,捷克最终失去了抗击入侵的能力,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便被德、波、匈瓜分。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