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德国备受《凡尔赛条约》的约束,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命脉都遭到了重大的打击,那么在希特勒上台之后是怎么样让德国一步一步的走上强权之路的?
这就不得不提希特勒擅长的“蚕食战术”了。
希特勒将德国四周的邻国领土看做是一根美味的香肠,他小心翼翼的每次切一点,这样既不会引起英法的紧张还可以得到“绥靖”的纵容,积少成多最终在波兰战役之前成为强权国家。
第一目标,奥地利
在《凡尔赛条约》中严令禁止德奥合并,但是对于德国而言想要强大起来,首要的就是获得更多的领土与更多的人口,奥地利无疑是最适合的。
年3月12日,德军部队按照既定方案突然进入了奥地利,德军迅速控制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地利甚至还没懒得记反应就已经被德军控制,不久之后希特勒宣布德奥合并,准确的说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整个世界都震惊了,德国就这样吞并了奥地利,《凡尔赛条约》里曾经明确禁止的事项就这样被希特勒推翻了。
而希特勒这样做的代价仅仅是英国向德国表达了不痛不痒的“抗议”;而日后饱尝“绥靖”恶果的法国正在忙于内斗—经济危机让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让这个国家动荡不安执政党派频繁的交替更迭,这个时候的法国只希望德国能够尽量偿还欠款以缓解国内严重的金融危机。
而德国的纳粹“老师”意大利则对这件事情乐观其成,德国的强大对于当时的意大利而言并不是坏事,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敌人英法,特别是法国是意大利“崛起”为“新罗马帝国”重大的阻碍。
就这样希特勒将一战的《凡尔赛条约》踏在脚下,没有人出来维护《凡尔赛条约》中的内容,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对于德国甚至连像样的惩罚都没有。
希特勒的“切下的香肠”一口吞并了奥地利多万的人口,而且让德国获得了一个绝佳的战略位置为接下来继续入侵提供了基础。
第二目标,苏台德区
奥地利仅仅是希特勒的开胃小菜,他的胃口是整个欧洲的,他手里握着锋利的餐刀,小心翼翼的将欧洲大陆切成一块又一块,以此满足他贪婪的“第三帝国的欲望”。
有了奥地利的战略位置,希特勒决定对德国新的“邻居”捷克斯洛伐克动手,他的目光先留在了拥有万日耳曼人的苏台德区,因为奥地利的顺利“合并”,这里的民族主义叫嚷着希望德国“拯救”他们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备受压迫的悲惨生活”。
年9月11日,在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党人以要求自治的名义发动了叛乱。而作为“近邻”的德国顺势对捷克斯洛伐克亮出了獠牙,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就范。
面对德国的武力威胁,捷克斯洛伐克并不准备像奥地利那样忍气吞声的将苏台德区拱手相让。捷克斯洛伐克人一方面积极向英法求援(虽然这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开始了战争动员,准备以武力对抗德国的可能的入侵威胁。
捷克斯洛伐克坚决抵抗的态度让自以为是的希特勒陷入困境,此时的德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德国的军事力量也还在建设之中,此时面对捷克斯洛伐克人严阵以待的80万军队以及坚固的苏台德区的工事,德军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全力进攻捷克斯洛伐克,那么德国必须将大部分军事力量投入到东线,而自己的脆弱的西线就要完全暴露在法军的视野里。
不打,苏台德区不会被拱手相让,自己吞并的目的就无法达成;打,依靠当时德军尚未动员的军事实力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尚有余力,但是如果法军参战那么德国必将面临困境。
就在希特勒左右为难之时,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救星”为德国人帮了个大忙。英国首相张伯伦向希特勒提出“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的要求。希特勒欣然答应,他认为英法是不会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陷入战争的,这会是自己获取苏台德区的好机会。
年9月15日,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张伯伦辗转到贝希特斯加登山区与希特勒会面。
希特勒告诉张伯伦,德国为了“苏台德区的同胞”已经做好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整个欧洲开战的准备,到时候匈牙利与波兰都会是自己的盟友(因为希特勒的蛊惑,波兰与匈牙利对捷克斯洛伐克趁火打劫),德国将不顾一切对捷克斯洛伐克开战。
在希特勒的恐吓之下,张伯伦答应会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友好的压力”,为希特勒的吞并要求进行谈判。
9月22日,张伯伦再度飞往德国,在他的专机起飞之前,他信誓旦旦的对记者说,他的手里握着欧洲的和平,而这份被他紧握的“和平”其实就是苏台德区的切割协议,在英法的联合“友好的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无奈同意了将苏台德区中德国居民超过50%的地区直接割让给德国的“建议”。
9月29日,英、法、德、意、捷五国聚集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商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但是滑稽的是作为会议议题的当事者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却被要求禁止参会只能在会议之外等待会议结果。
会议以一份德国人起草的一份提案作为基础,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对于德国侵占苏台德区是乐观其成,他竭力为希特勒游说并对英法施压,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都无意为拯救捷克斯洛伐克做出任何牺牲,他们更希望利用捷克斯洛伐克去换取欧洲脆弱的“和平”,从而使英法远离战争。
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就这样在“融洽和睦”的氛围中被四国愉快的决定了,德国得到了现在想要的,意大利也收获了德国的友谊,英法也收获了他们自以为是的“和平”,只有可怜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屈辱的“卖肾协议”《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协定》)中丧失了领土与权力,但是可惜的是除了他自己没有人为捷克斯洛伐克人难过。
希特勒如愿以偿地达到了目的,苏台德区不但为德国增加了万人口,而且希特勒看穿了英法不敢发起战争的致命弱点。
第三块目标,捷克与斯洛伐克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带着由希特勒签名的“英德永不再战”的纸片心安理得回到英国,他告诉英国英国民众,他的手里握着欧洲未来的和平。
但可笑的是,这一“未来的和平”距离波兰战争的爆发不足一年的时间,而距离希特勒的下一次“动手”斯洛伐克还没到一个星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但是实际上双方基本上都属于自治的状态,在《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将触手伸向了这里。
年的3月15日,捷克总统哈查在德国再一次受到了希特勒的威胁与恐吓,戈林告诉这位年迈的总统,德军数千架飞机已经枕戈待旦随时都可以将捷克淹没下空袭的烈焰之中,然后将投降书递到他的面前他的面前。
就这样德国军队堂而皇之的进驻了军事实力居欧洲第七的捷克,而且是一枪未发就获得了规模居欧洲第二的斯科达兵工厂。
3月16日,因为斯洛伐克“要求保护”的“合理要求”德军开进斯洛伐克,匈牙利也宣布合并捷克斯洛伐克东端,德国在捷克成立了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在斯洛伐克也同样建立了傀儡政权斯洛伐克共和国,就这样一个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切”完了。
希特勒的“蚕食战术”为什么能成功,这绝对不是因为希特勒的手段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英法领导下的欧洲“绥靖”政策的纵容,他们幻想以小国的牺牲换取自身的和平与安定,但是历史给力英法一个响亮的耳光,不久之后,战争爆发了,德国终于不用再“蚕食”,他们使用了另一种战术,获取更大的战果,英法终将尝到了“绥靖”的恶果。
当然下一个,先轮到在苏台德区助纣为虐的波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