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领土面积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扩张,因而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自然就聚集在较小的政治组织中。文明程度越低,国家也就越小……
01国家有机体理论的诞生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他早年研习动物学、地质学、比较解剖学,后转攻地理学。
他深受李特尔的思想影响,并运用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又在斯宾塞的思想影响下,提出国家与社会是生命有机体的论点。
年在出版的著作《政治地理学》中,拉采耳提出了生存空间概念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把国家比作生命有机体,他认为国家和人类有机体一样,有诞生、成长、繁衍、萎缩、最后死亡的过程,强大的国家只有不断扩张才能获得生存;
国家可以分为青年国家、生长期国家、成熟期国家和衰老期国家四种类型,其中青年国家专注于国内组织的强化,生长期的国家趋向进攻,成熟期国家满足于现状,衰老期的国家容易分解。
结合历史上纳粹德国的诞生和扩张,可以简单了解下这一概念。
02纳粹德国的自我强化
一个国家自身并不是有机体,当土地与其哺育的民众在精神上契合之后才形成真正的有机体。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提到,德国若想重新崛起,必须“铸造神剑”。即“民族共同体”和对外随时扩张的能力。
“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最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便被广泛使用,强调德意志民族必须内部统一、集体对外。不过只有希特勒把它付诸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实践中,史称“一体化”。
政治上,希特勒利用误导、恐吓等手段,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政党,各州政府由中央接管,实行集权统治;
经济上,大举兴建高速公路,一是保证中央与地方的交通顺畅,加强控制。二是刺激需求,创造就业岗位;
社会上,“民族共同体”的理念表现在重组社会的一系列行动中。如利用各种独创仪式强化团体意识;排斥所有“非德意志的”文化产品;强调雅利安人种优越性等等。
这一时期的德国无疑属于青年国家,专注于国内组织的强化。在拉采尔的观点看来,当一个国家开始着手准备扩张时,必须预先铺设好基本的路径网。铺设道路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政治扩张,而不是商业贸易。每条道路都会产生政治影响,每条水路都是国家增长的天然媒介,每个联邦都将交通布局视为国家核心权力。
当把国家比作人类有机体时,国家内部负责进行交流的道路便可以形象地比作遍布人体输送营养的血管。道路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机械的合并,更多的是民众思想上的交流与亲近。
希特勒的一系列举措将人民和土地建立了日趋紧密的关系。一个民族是一个有机体,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日益稳固地植根于他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之中。就像单个个体奋力将处女地开垦为耕地,一个民族也不断洒下汗水和鲜血为扩大领土而奋斗……
03纳粹德国的疯狂扩张
国家在增长过程中会选择有利的地理区位,占据上等的土地。另外,如果国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对别国领土的侵犯,它会选择首先占据重要的地点,然后逐渐推进到次要价值的地域。
在纳粹政权登台不久,希特勒便开始了为发动侵略的毁约扩军和结盟举措。
在外交上,希特勒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来安抚潜在的敌人同时打破包围圈,逐渐掌握了主动。西方列强既为息事宁人,也为祸水东引,决定推行绥靖政策。
年3月,奥地利并入德国。9月,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德国闪击波兰。
在希特勒眼中,德国的战争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年前的旧版图,更是为了给雅利安人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拉采尔的空间概念来自于他的国家有机体思想。早期的生存空间概念不是一个政治或者经济概念,而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或者种族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扩张概念。空间动因是历史的驱动力,以伟大的文明为根据推动民众自然扩张。
在他那里,德语“空间”的定义大体如下:德国人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弱小民族要在经济上支持和服务于德国人,而德国的文化要为其他文化土壤提供肥料。
应该注意到的是,拉采尔的理论并非公然具有侵略性。普法战争后,德国一直处于对外扩张中,而拉采尔的作品为帝国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受到德国当权者的欢迎。拉采尔的地理学渗透着意识形态的内容,这是缺陷其一。但拉采尔的思想却影响了一大批人,引起的争论至今未休……
参考文献:《国家领土的生长》、《地图上的德国史》
如果您喜欢以上内容并觉得有帮助,欢迎您的点赞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