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是影史上经典的战争片之一,作为战争片,它的纪实性的战争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时战场的血腥景象,但同时,这部影片更是一部声音的艺术之作,无论是战争的音效,音响还是人声对白,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回味。
战争下的平静
作为战争片,这部电影几乎全程都充斥着枪炮声、嘶吼声、哀鸣声,但仍存在几处较为平静的音乐声,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电影一开场,并非直接进入战争场面,而是伴随着比较平和悠长的画外音乐,老年的瑞恩带着子女来到二战牺牲士兵的墓园,面对着米勒上尉的墓碑,瑞恩跪倒,泣不成声。此时,镜头聚焦在瑞恩的脸上,同时声画分离,画外音中出现了二战的炮火声,透过瑞恩的眼睛,画面来到了二战战场。
电影的结尾,当米勒上尉仅剩最后一口气时,凑到瑞恩耳边说最后一句话时,画外音又响起了平和的音乐,战争的炮火声停息,当米勒上尉死在瑞恩面前,镜头给到米勒上尉手部的特写,那只本来颤抖不停的手此时不再颤抖,同时画外音响起写给瑞恩母亲的信,拯救瑞恩的故事也在这封信读完之后结束,画面从年轻瑞恩转变到老年瑞恩,回到现实。
这一段发生最后一场战斗前,不知是谁找的一台还能用的扬声机,播放着法国歌手伊迪丝·皮亚芙,众人在歌声中聊着天,感受着战争前最后的宁静。这一段音乐是电影战争场面中唯一的画内音乐,仅有的平静下,众人互相聊天,回忆过去,既刻画了每个人的人物形象,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此时是来之不易的平静,接下来便是炮火轰鸣,一个一个生命的离去。
无声胜有声
电影中共出现了两次无声的场景,模拟人暂时失聪时的场面,因为没有声音,因此能够带给我们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一次是米勒上尉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的战争中,刚上岸被炮火轰鸣导致暂时性的耳鸣,此时画面中没有其他声音,但画面却描述了一个又一个死亡的场景,我们从米勒上尉的视角,看到被火焚烧的士兵,看到断了胳膊自己捡起的士兵,捡起的军盔中全是血水,此时画面没有一点声音,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无法言语的震撼。
第二次则是在守桥之战的末尾,同样是被炸弹导致的暂时失聪,我们再一次从米勒上尉的视角看到战争的残酷,这一段压低音效的场面的最后,画面来到米勒前方地上的手枪上,同时战争的各种音效响起,这一段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米勒上尉勇敢无畏的牺牲做了铺垫。
你好呀春天
这是电影中奥马哈海滩的登陆战争的结尾处,胜利的美军面对投降的敌人,由于听不懂对方的语言,美军最终射杀了他们,甚至还开着玩笑,嘲笑他们说的是“Look,Iwashedforsupper!”但实际上这两个人是德军抓去的捷克战俘,他们说的是捷克语“请不要杀我,我不是德国人,我是捷克人,我没杀过任何人,我是捷克人!”影片中对于其他语言均没有字幕,我们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只有在观影完才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他们之间的对白,这更凸显出战争的残酷,战争会摧毁所有人。
这是战争的结尾,美军的援军到来,懦弱的阿帕姆终于拿起枪,对向了德军士兵。此时德军士兵中有一个是之前他们放走的俘虏,他对自己的战友说“他不杀俘虏。“然而,阿帕姆却向他开了枪。这段对话也是全程没有字幕,我们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事后了解之后,才能更加深刻体会阿帕姆的心理,阿帕姆作为普通大众的代表,在战场的懦弱胆怯,有许多批评的声音,但如果是我们自己,是否又能拥有足够的勇气。这段对话,只有作为翻译的阿帕姆能听懂,我们只是以为他杀了之前放走的俘虏,但了解对话内容之后,更加深了对阿帕姆人物的刻画,在战争的结尾,他终于得到了成长。
音响效果
寻找瑞恩途中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在雨声中进行的转场,雨声与炮火声夹在一起,将八人的小队从阳光灿烂的郊外带到了战场之上。
这是几人寻找瑞恩途中,翻找军牌的场景,军牌被翻找扔在桌子上的金属声,夹杂在几人玩笑的声音中,路过的士兵看着这一切,看着自己失去生命的战友的军牌被几人玩弄。这种军牌的金属声与几人的玩笑声表明了他们对拯救瑞恩的不满情绪。
《拯救大兵瑞恩》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战争片,我们既能从中见证战争的残酷,又能体会电影中声音的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