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捷克 >> 捷克车标 >> 正文 >> 正文

萨拉热窝的枪声一战中的巴尔干国家

来源:捷克 时间:2022/9/24
北京哪家青春痘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6814.html

一、难能可贵的独立

从15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地区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统治。但是,一切都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而发生改变。年,塞尔维亚的一个边境商人,卡拉乔尔杰(又称为黑乔治)拉开了第一次塞尔维亚人起义,此举无疑在巴尔干半岛释放出重要信号,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卡拉乔尔杰画像)

不过很可惜的是,尽管塞尔维亚人取得了起义初期的几场胜利,但是他们仍然无法经受住奥斯曼帝国的一系列突击。年,俄罗斯派出了一个小的代表团前往塞尔维亚进行支援,不过,随着之后拿破仑于年进攻俄国,卡拉乔尔杰的起义部队最终在年被土耳其人镇压。但是,起义的口子一旦开启,很难再将它合上了,年,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发动了第二次塞尔维亚人起义,这一次起义很明显比第一次更为成功,年,他成功的使塞尔维亚成为了一个公国,并且获得了不小的自治权。而在随后的时间里,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通过刺杀卡拉乔尔杰保证了他的大公之位,通过与哈布斯堡君主国和奥斯曼帝国讨价还价得到了更多的自治权。年,奥斯曼帝国批准了塞尔维亚公国得以完全自治。

(塞尔维亚公国)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再往南放,自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希腊人长期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年6月28日,一支法国海军中队抵达科孚港,从这些法国人口中希腊人得知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威尼斯共和国的消亡等消息,两天后,法国人在科孚城的主广场上栽下一棵“自由之树”。法国大革命深深的影响了希腊人,一部分希腊人开始觉醒意图推翻奥斯曼帝国对希腊的统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在年成立的友谊社,这个社团以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为其宗旨。

年3月6日,友谊社的社员伊普希兰狄斯在瓦拉几亚发动了一场起义,到了6月,他的起义部队达到了人之多,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俄国人拒绝帮助自己,年6月19日,友谊社的军队在瓦拉几亚的德拉加什被击垮,这场起义失败了。不过,希腊民族革命之火并没有熄灭,几乎是在伊普希兰狄斯革命的同时,4月6日(希腊历法是3月25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起义爆发了。

(希腊独立之后的领土)

年1月23日,第一个临时宪法公布,但是,作为宗主国的奥斯曼帝国怎么会善罢甘休?年7月,土耳其军队对希腊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反击,不过在希腊人的顽强抵抗之下,希腊人取得了纳夫普利奥战役的胜利,同时又在德夫纳基亚隘口击毙了相当数量的土耳其军队,年末,希腊革命暂时安全了。可是,随着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加入、土埃两国军队分别从海上和陆上同时发起进攻,希腊一时间陷入亡国的危机中,不过随着英法的海上干涉和年俄罗斯帝国对土耳其展开进攻,希腊终于算是转危为安,年《阿德里安堡条约》签订,希腊成为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公国,年,土耳其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不得不接受英法俄三国的《伦敦议定书》,承认希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尽管此时色萨利和阿尔巴尼亚等地还掌握在奥斯曼帝国的手中,但希腊地区的大部分领土已经独立了。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的儿子奥托继任希腊国王,是为奥托一世。

(希腊王国国旗)

这之后,我们再把目光望向罗马尼亚。年希腊人曾在瓦拉几亚进行了一场失败的起义,尽管起义失败了,不过这也使俄国人和土耳其人意识到了罗马尼亚地区对于本地自治的渴望。于是,格雷戈里·吉卡四世和约翰·斯图尔扎分别成为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统治者,年,俄国人和土耳其人签署了一份草约,给予这两个公国从当地贵族中选择他们的统治者的权力,不过结果要通报俄国人和土耳其人。年,俄国人向土耳其宣战,年迫使土耳其签署了《阿德里安堡条约》,根据这份条约,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个公国的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并且也迫使土耳其结束了对两地的经济垄断。从此刻开始,罗马尼亚的统一逐渐提上议程。

年欧洲大革命同样在罗马尼亚产生了影响,当年6月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革命政府合二为一,但是革命最终在俄国人和土耳其人的联合镇压之下宣告结束。年,摩尔达维亚选择陆军上校亚历山德鲁·库扎为摩尔达维亚的领导人,而同年瓦拉几亚也选举了库扎为他们的领导人。选举结果得到了除去奥地利和土耳其以外所有的大国的承认。因此,这给予了库扎一个机会,他于年6月亲自去君士坦丁堡游说奥斯曼当局,使土耳其人做出了一些让步,罗马尼亚至少会在库扎在位的时候继续保持统一。

(亚历山德鲁·库扎)

但是,在总体名义上来说,罗马尼亚依然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治下的一个自治公国。不过独立的机会很快到来,年,俄罗斯再一次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罗马尼亚亦随之参战,在年签署的《柏林条约》上,罗马尼亚获得了独立,年3月26日卡罗尔亲王(库扎本人于年退位)加冕为国王,罗马尼亚王国正式建立。

罗马尼亚王国

相比于罗马尼亚、希腊、塞尔维亚等国来说,保加利亚的起义发展就整体逊色了。年5月,在特尔诺沃地区,保加利亚人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起义,但旋即被奥斯曼帝国镇压。直到19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地区才可以看到第一次真正一致的政治行动,极具代表性的是在年成立的保加利亚秘密中央委员会,该组织在年曾遭受过重创,但在年再一次重建,重建之后,中央委员会将保加利亚划分成四个革命区,分别是特尔诺沃、弗拉察、斯利文和普罗夫迪夫。年4月,第四革命区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议,由于此时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处于战争阶段,领导人们遂决定在5月于四个革命区同时进行起义,不过,起义的情报被奥斯曼帝国提前破获,保加利亚秘密中央委员会只得在4月19日提前发动起义。

这场起义注定是一场失败的起义,起义者缺乏武器,在大部分地区革命者也难以获得当地人的支持和响应,在普罗夫迪夫地区甚至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然而,造化弄人的是,就在保加利亚革命镇压的一年后,俄罗斯对土耳其宣战,俄军一路推进到索菲亚,尽管期间遭遇到土耳其军队的猛烈抵抗,年,俄土双方议和,7月,《柏林条约》签署,在《柏林条约》中,保加利亚公国被拆解,北部地区是保加利亚公国,南部地区则变成了东鲁米利亚自治区。但不管怎么说,保加利亚公国至少是建立起来了,只不过名义上他依旧要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保加利亚公国还被同意拥有民兵,但是不能建造要塞。至于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则变成了一个由总督管理的自治区。

新建立的保加利亚公国,选举了俄国人亚历山大·巴滕贝格作为第一位大公,不过,亚历山大在他执政早期为了迎合俄国人而经常表现出许多与保加利亚本国自由主义者不相符合的举措(比方说大公专政等等),而年,随着保加利亚统一东鲁米利亚,这又导致俄罗斯与大公的关系直线下降,年,保加利亚击败了来犯的塞尔维亚军队,签署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但是该条约的文本中并没有提到亚历山大大公,最终随着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年8月,亚历山大被废黜。

(《柏林条约》后的保加利亚领土)

年8月26日,斐迪南就任保加利亚大公,史称斐迪南一世。而此时,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也已经快速衰退了,先前我们说过,早在年,塞尔维亚变成为了奥斯曼治下的一个自治公国,然而对塞尔维亚来说,仅仅是一个自治公国是不够的,早在年,时任塞尔维亚公国内政部长的伊利亚·加拉沙宁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加拉沙宁在这份备忘录中构想了一个大南斯拉夫国家,而这个南斯拉夫国家,将包含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科索沃和北部的阿尔巴尼亚。年和年,塞尔维亚连续两次与土耳其发生战争,第一次很快被击败了,然而第二次,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入场,塞尔维亚成功的击败了奥斯曼帝国。

在之后的《柏林条约》中,塞尔维亚的独立得到了欧洲各大国的承认,并且他还获得了尼什三角洲,年塞尔维亚王国建立。

(塞尔维亚王国)

此外,另一个巴尔干国家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变化,由于奥托一世在处理内政外交时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希腊人民对奥托一世的不满也逐渐增加,年10月22日,奥托一世被废黜。年,丹麦王子,威廉·费迪南德·阿道夫·乔治·格鲁克思堡成为希腊国王,是为乔治一世,在新国王的领导下,希腊于年收复了爱奥尼亚群岛,年2月,希腊也向奥斯曼帝国派出了自己的军队,最终在年,希腊得到了平方公里的新土地,包括了色萨利和伊庇鲁斯南部。然而希腊在19世纪的好运到此为止了。伟大理想驱使着希腊人在年干涉克里特岛的独立事务,国王次子乔治率领一支小型舰队登陆克里特岛,而王储康斯坦丁则率领名士兵部署在希腊与土耳其的新边界。然而,希腊军队不是土耳其军队的对手,彼时的土军正在接受德国人的训练,随后,土军直捣希腊领土的腹地,在列强的干涉下,土耳其不得不停手。年的这场战争,迫使希腊向土耳其赔偿巨额款项和修改彼此之间的边界。

随着年希土战争的落幕,19世纪的巴尔干半岛得到短暂的和平。然而随着进入20世纪,新的风暴又将在巴尔干半岛持续上演。

二、起源:两次巴尔干战争和斐迪南之死

如果说,没有意土战争的话,那么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统治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意大利军队成功登陆利比亚、意大利海军在年4月炸掉了保护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和夺取了罗德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巴尔干的一众小国们愕然发觉,奥斯曼帝国已经衰弱到可以被一个成立仅仅40年的国家打得相当难堪,这是否是一次机遇呢?让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去实现他们的理想疆域?让保加利亚人摆脱土耳其人的束缚获得独立呢?

年3月,《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条约》签署,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两国正式组成反奥斯曼联盟,尽管双方都对马其顿地区表现出异常的渴望,但是保加利亚最终选择了让步,保加利亚同意将斯科普里附近地区设置成争议地区,该地区的最终归属交付俄罗斯帝国仲裁。在保塞联盟构建好之后,希腊人于当年5月30日于保加利亚签署了互助条约,这意味着希腊人也做好下场开战的准备。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形势图)

同时,阿尔巴尼亚人在当年1月发动的起义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年10月份,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签署《洛桑条约》,向意大利割让利比亚。奥斯曼帝国的虚弱已经是有目共睹了,因此在当年10月8日,黑山对奥斯曼帝国宣战,10天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相继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在希腊的战线上,希腊军队派出了两支军队,一支从色萨利进入马其顿,另一支从西进入伊庇鲁斯,同时希腊海军迅速控制了北爱琴海和东爱琴海,当年12月16日,希腊海军上将帕弗洛斯·康德里奥迪斯率领的一支小型舰队成功在达达尼尔战役中击败土军,封锁了从地中海到君士坦丁堡的道路。而陆军方面,康斯坦丁王储的部队在11月8日进军萨洛尼卡,4天后乔治一世国王也抵达了萨洛尼卡,这象征着希腊距离其“伟大理想”又迈进了一步。

塞尔维亚则从一开始就组织起了35万人的庞大部队,从宣战之后塞尔维亚军队一路高歌猛进,等到11月底,塞尔维亚军队已然占领了科索沃地区,这在塞尔维亚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一笔,年同样是在科索沃,塞尔维亚被土耳其重创,此后沦为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在年11月底,塞尔维亚军队洗去了年耻辱,这极高的振奋了塞尔维亚民众的爱国热情,也为之后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埋下伏笔。另一处的保加利亚军队同样表现优异,到11月第一周时,保加利亚军队已经将奥斯曼军队赶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查塔尔贾防线,斐迪南大公和许多政界人士都主张继续向君士坦丁堡推进,而保加利亚军队总参谋部对此的积极性不高。11月17日,保加利亚军队停止推进,几天内奥斯曼帝国开始与巴尔干同盟签署停战协定。期间2月3日,土耳其曾再一次试图反攻旋即又被同盟军队击溃,5月30日《伦敦条约》签署,保加利亚正式脱离奥斯曼帝国,成立保加利亚王国,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国家也得到建立。

(保加利亚王国国旗)

但是,有关领土的问题则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特别是围绕着战前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谈判中的争议区。保加利亚提出要俄罗斯帝国来作仲裁,而塞尔维亚则是一口回绝,并且要求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和希腊进行直接谈判。塞尔维亚这么做不是没有底气,前文所说的在年11月底塞尔维亚军队占领科索沃一事,为塞尔维亚提供了不少的信心。而此时的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在3月18日照例出门散步的过程中被枪杀,康斯坦丁一世即位,不过希腊人更喜欢称呼其为康斯坦丁十二世,将他视为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继承人。

年6月29日,《伦敦条约》笔墨未干,保加利亚军队突然向塞尔维亚发起了进攻,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历史会证明这将是保加利亚做过的最愚蠢的行为之一。尽管一开始保加利亚军队进攻迅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很快又有两个国家准备好了对保加利亚作战的准备,一个是筹划收复失地的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则是北邻罗马尼亚王国。早在年1月23日就通过政变上台的恩维尔帕夏再一次敏锐的抓住了机会,土耳其军队从恰塔尔防线背后杀出,夺回了阿德里安堡,恢复了其对东色雷斯地区的统治,而罗马尼亚军队则从保加利亚北部边境杀出,由于保军主力在和塞尔维亚-希腊军队作战,因此罗马尼亚军队一度兵临索菲亚。8月10日,保加利亚不得不同各国签署《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从战争中获取了多布罗加南部,塞尔维亚则在此战过后地位进一步提升,土耳其恢复了对部分失地的统治,至于希腊,希腊在当年11月与奥斯曼帝国单独又签署了一份《雅典条约》,确认了希腊对于此前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的土地,其中包括克里特岛。

(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区域地图)

不过,和平之神并没有赐福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在波黑危机、巴尔干战争期间不断恶化,而塞尔维亚的平民百姓也越来越相信塞尔维亚应当且必须为南斯拉夫人民的未来而奋战,这种情况下,塞尔维亚的民间只能是越来越敌视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家族。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的车驾到达了萨拉热窝,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塞尔维亚黑手党成员普林西普趁着司机调整汽车的过程,举起手枪,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一场世界大战,即将因为这个年轻人和他的组织的莽撞之举而爆发。

三、:战火初燃

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震惊了欧罗巴各国,而塞尔维亚政府则表示会尽力配合奥匈帝国当局调查真相,说起来也奇怪,尽管塞尔维亚民间相当的狂热,而塞尔维亚政府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执政的激进党政府不愿意同奥匈帝国走向战争的地步,然而,奥匈帝国内部的鹰派却抓住了机会,在德国人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措辞严厉,要求奥匈帝国有权任命塞尔维亚的官员,并且塞尔维亚应当压制所有的反奥宣传。此举简直是侵犯塞尔维亚的主权,然而塞尔维亚出人意料的除了一两个要求之外其他的照单全收了。在最后通牒截止前的两分钟,塞尔维亚的复函交到了奥地利大使手中,奥地利人却连拆都没拆,径直宣布与塞尔维亚断交,紧接着,奥匈帝国开启了局部动员。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塞尔维亚军队)

塞尔维亚军队首脑,总参谋长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是一名老兵,他曾参加过年塞土战争,他麾下有12个师40多万人的部队,从7月28日宣战开始,奥匈帝国就开始一直进行小规模的边境骚扰,8月12日,奥匈帝国军队跨过奥塞边境,向塞尔维亚境内开拔。

(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

奥匈帝国军队在德里纳河遭遇了塞尔维亚第三预备役的两个营,奥军率先使用火炮予以攻击,而塞军也不甘示弱,用老式野战炮予以还击,但双方差距实在是悬殊,当塞军的伤亡到达十分之一时,这支塞尔维亚部队选择了撤退,同时,另一处地点,塞尔维亚的沙巴茨省同样遭遇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攻击,这里的塞尔维亚军队也只能是被迫后撤,放弃前哨阵地。8月14日上午,奥军部队占领了洛兹尼察附近的桥头堡,并开始向塔泽山前进,然而很快奥军便在山上遭遇了塞军第一次激烈的抵抗,在8月14日奥匈帝国军队对该地区发动了三次突击,但一一被塞军化解,不过同样的塞军自身也损失惨重,于是很快塞尔维亚部队沿着山脊开始撤退,在大约撤退了十英里后,塞军同塞尔维亚军队主力取得了联系。8月16日,奥匈帝国恢复了他们对塔泽山的进攻,这一次奥军在经过了一天的准备后进展较为顺利,尽管也遭遇了塞军顽强的抵抗,但是到当天晚上塞军的阵地已经变得岌岌可危了,尽管后续部队还在陆续赶来。

不过随着援军抵达,塞军有了足够的底气继续同奥军展开交锋,塞尔维亚人从战壕中冲出与奥匈帝国军队展开近身白刃战。奥匈军队要么撤退,要么被全歼,很快战场局势扭转,塞军清除了塔泽山的奥军。但奥军并没有就此一溃千里,奥军依旧在塔泽山两侧的防线展开防守,在接下来为期四天的高强度作战中,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战局日渐胶着,8月20日,沙巴茨地区的奥军被塞军骑兵驱赶出了他们的防线,随后在各条战线上都开始撤退,8月24日,塞尔维亚军队已经成功的将奥匈帝国军队驱逐出塞尔维亚境内,第一次塞尔维亚战役结束,奥匈帝国至少有人阵亡,0人被俘,塞尔维亚则出现了人死亡,1.5万人受伤。

(第一次塞尔维亚战役,蓝线是塞军)

随后塞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他们在9月5日尝试突进奥匈帝国的领土来继续他的胜利,但是由于9月7日奥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这支塞尔维亚部队不得不在9月12日撤回国内。不过奥匈帝国的这一轮进攻依然没有那么好,9月8日,奥军从留博维亚发起了全面进攻,在南部的这一轮作战持续了三天,最终塞军再一次迫使奥军撤退,而北部,奥军牢牢控制住了猫岩,这个地方是一个必争之地,它统治了古切切沃周边区域,塞尔维亚军队发起了8次进攻也没有将奥军驱赶出猫岩,随后,奥军和塞军进入到了一种类似于西线德法战场的现状,即堑壕战。奥匈帝国当局对于他们两次都没有打赢塞尔维亚感到了深深的愤恨,他们在组织兵力准备第三轮进攻。

在11月份,奥匈帝国准备了大约个营的部队,11月15日,奥军发起了进攻,一连5天,奥军的攻势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11月20日,奥匈帝国以压倒性的兵力在米洛瓦茨击退了塞尔维亚的军队,11月24日,奥匈帝国再一次发起了全线进攻。塞尔维亚军队的人数太少了,无法像前两次那样有效的去维持自己的战线,因此,在充分考虑了己方的不足与劣势之后,11月29日沿着科卢巴拉河到贝尔格莱德一线的塞尔维亚人撤退了,他们暂时放弃了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西北部,这样一来好将剩余的兵力用作巩固其他防线。随后,奥匈帝国军队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年第三次塞尔维亚战役)

可是,奥匈帝国再一次低估了塞尔维亚人的意志,12月2日,塞军再次发起了反攻,这着实出乎奥匈帝国当局意料,12月8日,奥军被驱赶回德里纳河处,而贝尔格莱德的奥军部队则被塞尔维亚军队所包围,在12月15日,被包围的奥匈军队基本上被塞尔维亚军队所消灭。相比于前两次战役,第三次塞尔维亚战役的伤亡无疑是巨大的。奥匈帝国有3万名士兵阵亡,17.3万人受伤,另有7万人被俘;塞尔维亚同样损失惨重,2.2万人阵亡,9.1万人受伤(数据摘自赫尔弗里德·明克勒的《大战:-》)。不过,奥匈帝国最难堪的是,他竟然败给了塞尔维亚这样一个弹丸小国,这其中的羞辱意味远远超过了同年在伦贝格地区被俄国人击败。塞尔维亚人则沉浸在三次粉碎奥匈帝国攻势的喜悦中,殊不知,马上他们就要遭受苦难了。

塞尔维亚战役

四、:保加利亚人的首秀

在整个19世纪中,保加利亚人饱受屈辱,他们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数年,而《柏林条约》中,他们也仍然是一个要服从奥斯曼宗主权的自治公国。年他们曾和塞尔维亚人一同并肩作战,而战果一转眼被塞尔维亚人吃掉了,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受尽屈辱,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在与他为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保加利亚宣布将继续保持中立,然而很快,同盟国和协约国开始向保加利亚递出橄榄枝。德国人允诺将在战后给予保加利亚马其顿地区和色雷斯的大部分地区,这一条件比协约国的条件看上去更加的诱人,另外,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同盟国的胜算看上去更高一些,在东线,德国人进驻华沙,又一次击败了俄国人,而在南线,奥匈帝国抵挡住了意大利人发动的数轮攻势,就连奥斯曼帝国这一个曾经欧洲大国眼中的欧洲病夫,也在加里波利战场上抵挡住了英国及英联邦的进攻,在这种背景下,年9月23日,斐迪南沙皇开始下令动员军队,保加利亚即将参战。

而此时塞尔维亚只能勉强支撑他们的防线,由于在14年遭受了奥军三次不成功的入侵,塞尔维亚军队方面也是非常的疲惫。协约国方面也是注意到了塞尔维亚的难处,在10月初,他们向塞尔维亚派出了远征军。10月6日,由冯·马肯森将军统帅的德奥联军跨过多瑙河,侧击德里纳河右岸,此处的塞军一如既往的作战英勇,他们凭借山区的地形对德奥军加以阻挠。但是,不利的消息传来,10月11日,保加利亚军队从尼什西北部的卡迪博加斯穿过塞尔维亚边境发起袭击,10月14日,保加利亚参战。

塞尔维亚军队

保加利亚军队分两路挺进,第一集团军直逼蒂莫科河河谷,第二集团军则向南挺进马其顿。这一击横切,相当于切断了塞军和北上的协约国联军之间的联系。10月15日,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与塞尔维亚主力部队交锋,双方在扎耶查尔附近大战,此战保加利亚得胜,19日塞军不得不撤退到内戈廷,不过要注意的是,保加利亚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由于都缺乏火炮,双方主要是通过白刃战进行交锋的。在南部,格奥尔基·托多洛夫将军统帅的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则同样取得了极其顺利的进展。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迫使塞军撤退至瓦兰亚,随后攻入该小镇,并且切断了塞军主力部队与萨洛尼卡的铁路联系。

(格奥尔基·托多洛夫将军)

试图北上的协约国联军在瓦尔达尔河附近与保军遭遇,由于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协约国联军并没有继续深入,因为他们只有3.3万人。在北方,德奥联军的进攻还在继续,10月18日,奥布雷诺瓦茨沦陷,10月26日,保加利亚军队和德军会合,塞尔维亚的败局已定,塞尔维亚难民只能穿过荒芜的阿尔巴尼亚山野前往希腊。10月31日,德奥联军已经深入塞尔维亚腹地,在科卢巴拉河,德奥军的炮火打碎了塞尔维亚军队的刺刀白刃战,而保加利亚军队也在10月29日占领皮罗特,离塞尔维亚临时首都尼什又进一步。11月23日,塞军余部被彻底的粉碎,在上一年还多次击溃奥匈帝国军队的塞尔维亚人,却在年11月23日被德奥保三国联军击垮,预想的支援并没有到来,随着保加利亚的攻势和希腊内部的政治问题,塞尔维亚人并没有等到联军的支援。幸存的塞尔维亚军队从阿尔巴尼亚撤退到希腊境内,在科孚港接受训练,为日后反攻做准备。

(年塞尔维亚战役)

对于保加利亚而言,此次作战洗刷了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被塞尔维亚人羞辱的过往,保加利亚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后将被人称为“巴尔干的小普鲁士”。

五、:罗马尼亚的毁灭和希腊内乱

在大战初期,罗马尼亚王国同样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尽管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出身是德国人。但是中立的天平随着年10月10日卡罗尔一世的死而发生倾斜,随着10月份国王离世和年5月意大利参战,罗马尼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支持参战,年12月5日,协约国各国代表齐聚霞飞将军的总部,协约国的军事代表们决定在年择期发动一场全面进攻,同时,协约国也向罗马尼亚递出了橄榄枝,协约国保证在战后划归给罗马尼亚足够多的土地,这其中包括特兰西瓦尼亚、巴纳特、马拉穆列什、布科维纳和克利萨纳等地,同时保证向罗马尼亚提供足够多的武器弹药。

然而真正使罗马尼亚加入战争的是在6月4日由俄国人发起的布鲁西洛夫攻势,俄国人的攻势击溃了奥匈帝国的防线,基于此前景,年8月17日,罗马尼亚和协约国代表在布加勒斯特签署了一份条约,随后于8月27日向奥匈帝国宣战。

(罗马尼亚战役第一阶段)

对于罗马尼亚参战究竟对协约国有多大的帮助呢?可能协约国的期望很大,然而罗马尼亚却难以承担起这份厚重的期望,作为一个主要靠农产品出口的国家来说,军工业薄弱是其软肋,罗马尼亚10个现役师中相当的缺乏机枪,以至于达到每个营仅两挺,而随后组建的13个师中,8个师是完全没有机枪的。如果说机枪都如此缺乏,那更不用说罗军还相当的缺乏炮兵了。再加上与他的邻居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相比,罗马尼亚长时间未经历过几场战争,难以像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国那样培养出有能力的将才。但尽管如此,罗马尼亚还是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这场世界大战。罗军于8月27日和28日分三路,每一路包含4个师的兵力向奥匈帝国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发起了进攻,罗军的想法是先向左转,然后向右回旋,在占据匈牙利大平原之后,进入西面的防线。同时,罗军部署了三个师守护多瑙河,3个师防守多布罗加。罗军的攻势发动之后没过多久因山路艰险和桥梁被奥军破坏而受阻不得不缓慢前进。

而在罗军缓慢前进的过程中,奥军的部队也在快速集结,在刚开战时奥军只有5个师的部队,随后援军开始大规模调动,不到一个星期,奥军兵力就从5个师扩展到16个师。这意味着罗马尼亚军队必须加快速度了。而更大的麻烦还在接踵而至,9月1日,同盟国剩余国家先后对罗马尼亚宣战,并且随后由德国名将冯·马肯森率领的18万人的同盟国联军(保加利亚、德国、土耳其)从南部向罗马尼亚发起猛攻,他在9月5日的作战中击溃了守卫托图卡亚桥头堡的罗马尼亚军队,这直接影响了罗马尼亚军队在特兰西瓦尼亚的攻势,不得不抽调预备队去驰援南线。

(罗马尼亚战役第二阶段)

随后9月18日,法金汉抵达特兰西瓦尼亚前线,开始指挥德奥联军反攻,而此时,当发觉德国军队到来之后,罗马尼亚军队也开始混乱起来,到了10月9日,法金汉成功驱退罗军,此时罗马尼亚从开战之初所拥有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了,11月11日至17日,罗马尼亚军队与德奥联军在瓦拉几亚平原上进行了一番追逐战之后,被德奥军逼退到阿尔特防线上了。与此同时,南线马肯森将军的部队则在11月23日渡过多瑙河,并且从侧面迂回包抄了阿尔特防线上的罗马尼亚军队,不过,在罗军新任总参谋长普列山将军(也有译名是普雷赞)的鼓舞之下,罗军发动了一次计划相当周全的反扑,一时间真的使马肯森的部队陷入危机,并且差一点包围马肯森的侧翼。

(罗马尼亚军队总参谋长康斯坦丁·普列山)

但罗马尼亚军队的反击旋即为德奥军所化解,尽管罗马尼亚军队后续还在做以激烈的抵抗。剩下的抵抗早已经是无济于事,12月6日,同盟国军队进入布加勒斯特,到目前为止,罗马尼亚军队一共损失了25万人,剩余的罗马尼亚军队撤退到摩尔达维亚的雅西地区,他们在那里接受协约国的训练,作以最后的抵抗。这段短暂的交锋提供了一个引以为鉴的教训,即在作战时庞大的人数不如组织素质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在开战初期,罗马尼亚军队在人数上绝对是优于他的对手的,但是因为军队组织和军官才干不足等问题,面对初期已有的优势,难以将其扩大化,随后伴随着同盟国军队数量的不断增加,己方初期已有的优势最终在各级军官的优柔寡断中化为虚无。而随着普列山将军的上台,罗马尼亚军队此时尽管已经在人数上完全逊色于德奥保土等国,但是依旧凭借详实的计划可以在阿尔特防线打出一场不成功的反击。

而此时巴尔干南部的希腊王国也出现了一次危机,我们知道的是,在大战爆发伊始,希腊选择了中立的做法,但是8月18日,希腊首相维尼泽洛斯就开始向协约国递出橄榄枝,表明如果协约国邀请,希腊会在战争中加入他们的行列。起初,协约国并没有考虑维尼泽洛斯的建议,但是11月份土耳其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参战后,协约国开始筹划邀请希腊参战,年1月24日,协约国向希腊发出了正式参战的邀请。

(希腊首相维尼泽洛斯)

不过此举却是维尼泽洛斯和国王康斯坦丁一世的关系恶化,国王的妻子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妹妹,国王本人的军事顾问同样也是希腊军队的参谋长,扬尼斯·梅塔克萨斯则是在德国接受的军事训练,更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国王的父亲乔治一世是丹麦王子,但是他却出生于德国的贵族家庭中,因此从血缘上,国王也比较偏向亲德国一些,而领土方面的争端,则更加加剧了国王对于保持中立的态度。所以,有基于此,年3月6日,国王驳回了首相维尼泽洛斯的提议,首相愤而辞职。不过,维尼泽洛斯很快就又回来了,6月13日,他再一次担任首相。

然而没过多久,9月份保加利亚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参战了,尽管首相提出来参战请求,并且议会的大部分人也支持维尼泽洛斯,但是国王康斯坦丁无视了议会,依旧驳回了首相的提议。就这样,国王与首相的争执从年一直持续到年。年9月25日,维尼泽洛斯乘船抵达克里特岛,这也是他的家乡,他在克里特岛宣布将成立新的希腊王国临时政府,简而言之,希腊爆发内战了。接着,维尼泽洛斯又抵达了萨洛尼卡,在萨洛尼卡,临时政府宣布希腊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并且废黜国王康斯坦丁,而在雅典的国王政府则宣布希腊依旧保持中立。内战一直持续到年5月,协约国认为他们可以任意摆布这个分裂中的国家,于是他们在5月底于伦敦召开会议,要求国王康斯坦丁必须废黜。康斯坦丁最终在协约国的压力下于6月15日离开了希腊,经有协约国同意,王位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是为亚历山大一世。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困在萨洛尼卡的协约国军队,年5月,巴尔干南部的德军大部分被调离去西线投入凡尔登战役中,这增强了萨拉伊将军的信心,他计划在8月份的第二周去攻打瓦尔达尔地区,一来帮助希腊的亲协约国人士好提高他们的影响力,二来影响罗马尼亚等国参战。但是没成想保加利亚先发制人发起了进攻,保军沿着斯特鲁玛山谷对协约国军队发起了攻击,成功的占领了山谷中所有的堡垒,并且俘获了大量的物资,包括5万把枪和门最新型的大炮。不过保加利亚此举意外的强化了希腊的亲协约国人士,他们无法忍受世仇如此得意洋洋。而从山谷中撤出来的部队又正好加强了协约国在巴尔干的武装力量。9月7日,协约国发起反攻

(萨拉伊将军)

为了配合罗马尼亚,他将主攻方向从瓦尔达尔改成了莫纳斯提尔,在这场战役中,塞尔维亚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同样也发起了进攻。俄军和法军的部队从左翼和中心向平原推进,塞军则冲上山峰,8日,法俄军队已经接近菲奥莉娜,而塞军则在3天的时间里强行军13英里,以期攻占卡马卡兰山。

(年协约国在巴尔干的反攻)

9月20日,俄军攻下了弗格里纳,而塞尔维亚军队则拿下了卡马卡兰山的顶峰。保加利亚人接连发起数轮反攻,但都无济于事,9天后,米希治从侧翼发起包抄反攻,把保加利亚军队赶回到离莫纳斯提尔12英里的肯纳利线。与此同时,法俄军队也在发起进攻,不过法军进攻的肯纳里阵地可以说是修的登峰造极,法军正面进攻一时无果。11月14日,随着天气改变,法军在大雨中攻占了这条战线,而17日和18日,塞军占领了切尔纳环线的最后高地,此处正是镇守莫纳斯提尔北部的普里莱普道路的要塞,可惜因为大雪封路,导致协约国军队无法进一步取得进展。加之此时希腊国内生变,前线的协约国军队不得不回调一部分去往希腊保证前线的铁路运输线。

(塞尔维亚将领米希治)

年的战事到此刻结束,协约国联军最终的成果也不过是攻下了莫纳斯提尔还给塞尔维亚,而希腊的内战、罗马尼亚的快速沦陷,这些使得协约国在年依然处于一种劣势状态。

罗马尼亚战役

六、:处于僵局

年的局势对协约国而言可以说是更为不利了,在当年3月份,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尽管执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布俄国将会把战争继续下去,然而谁都知道此时的俄国相当的混乱。俄国的混乱对于尚且依赖俄国人帮助的罗马尼亚可以说是一大打击,自政府迁至雅西之后,罗马尼亚一方面需要俄军的帮助守卫他们的防线,另一方面则在法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大力训练军队。

接下来,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年发起攻势前,萨拉伊将军将英国部队安排在瓦尔达尔前线,用以牵制此地的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在你莫纳斯提尔攻势中,英国部队成功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使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无法驰援莫纳斯提尔前线的友军部队,英国军队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牵制任务,同另外一条战线上的协约国友军一样,英军同样也做到了推进防线。但是冬天的寒冷使英国军队疲惫不堪。到目前为止,英军部队还没有发起一场辉煌的进攻战,因此,作为对西线战场上法国尼维尔攻势的配合作战,英军指挥官米哈伊将军决定对杜兰湖地区的保加利亚军队发起一场进攻,进攻从4月2日开始,英国军队对杜兰湖堡垒发起了第一次袭击,然而在与保加利亚军队激战一个月之后,英国军队除了占领了保军的第一道战壕之外一无所获。

(英军将领米哈伊)

4月27日,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长官弗拉基米尔·瓦佐夫发起了反攻,英军不得不从他们已经夺取的保军战壕中撤出,态势恢复到了4月初战役爆发前的样子。5月8日,英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这一次英军选择在夜晚发动奇袭,这样的袭击一共进行了四次,结果全部被保军击退,到第二天,英军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进攻无效,第一次杜兰湖战役以英军失败而告终。同时,在英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俄军、法军、希腊部队(此处的希腊部队应该是指临时政府控制下的希腊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也在其他各条战线上进行攻势。但是到5月29日,所有的攻势都被取消了。不过这里我们说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因为结束攻势的时间是在夏季,因此保军贴出了一份布告:“我们知道你们要回山里去了,我们也一样。”

(保加利亚第二集团军长官瓦佐夫将军)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罗马尼亚前线,一如我们所说的,在年灾难性的失败之后,罗马尼亚军队的剩余武装撤到了雅西地区。以这里为根据地进行艰难的生存,而德国人正在计划于17年夏天发动一场攻势击垮罗马尼亚最后的喘息之地,但是令德国人没有想到的是,7月下旬由亚历山德鲁·阿维雷斯库将军指挥的罗马尼亚第二军在俄国第四军的帮助下于苏西萨谷发起了一场进攻,打乱了德军进攻的步伐,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阻挡住德国人对罗马尼亚的继续进攻,8月6日德国军队重新开始进攻,地点是马拉斯提,在13天的战斗中,罗马尼亚军队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去作抵抗,但他们的劣势太大,无法弥补与同盟国军队的差距,8月19日,罗马尼亚最后一次抵抗宣告结束。这场战役造成了名罗马尼亚人阵亡和6万名德国人丧生。

(亚历山德鲁·阿维雷斯库将军)

年12月11日,罗马尼亚与同盟国签署了一个《临时停战协定》,随后在年5月17日于布加勒斯特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暂时性的退出世界大战,而这也将是同盟国最后一个击垮的国家(实际上后面又重新加入协约国继续作战了)。

似乎年对于协约国而言非常的不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除去东线俄国人和罗马尼亚人之外,其他的战线在经受了一定的风波后又趋于平稳,而协约国多年来在希腊的经营得到了回报,年6月15日,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离开希腊,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同时希腊也正式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参战。

七、:打破僵局

当战争打到年时,对于交战双方都已经很疲惫了,对于保加利亚这种体量的小国家来说,持续3年的战争已经让保加利亚苦不堪言。年就开始出现的面包短缺更是让国民生活雪上加霜,而社会主义者在年夏就开始尝试组建苏维埃,而18年的《布加勒斯特条约》中,让原先由保加利亚一国独占的多布罗加地区变成了德保共管地区,此举令保加利亚人大失所望。

而协约国方面,随着希腊参战和美国参战,协约国在巴尔干地区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同时,协约国方向也在计划着一场新的攻势,法国将军弗朗切特·埃斯佩里(萨拉伊因为其年不成功的攻势被免去指挥权)的计划是出其不意的在一块狭窄的前线区域击溃同盟国军队,然后以最短的路线直抵瓦尔达尔河,从那里穿越至乔纳河,继而顺利绕过河湾。埃斯佩里将军希望英国和希腊军队继续在杜兰湖(也有译成多伊兰湖)方向发起进攻,为法军和其他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做掩护。年9月14日,协约国联军对杜兰湖至莫纳斯提尔之间全长80英里的战线开始了全面炮击,15日,法国第和第52殖民师以及一个塞尔维亚师均越过山顶,紧接着第二天,希腊第3师和塞尔维亚第1军加入了左翼的战斗,至此,战线扩展至16英里,协约国军队已经向前推进了5英里。

山顶的作战无疑是十分艰难且激烈的,期间保加利亚军队也多次尝试进行反扑但是随着协约国援军的抵达,协约国的进攻势头也逐渐加强。17日,塞尔维亚军队向前推进到科兹雅克顶峰,抓住了一大批俘虏。18日,由丹赛尔姆将军率领的希腊-法国联军在德泽纳的花岗岩悬崖中奋勇作战,有力的支援了中央地带的进攻。此时,塞尔维亚军队已经跨越乔纳河并且逼近普里莱普了,这标志着中央地带的作战目标已经达成。随着协约国的骑兵部队攻入波洛什科,保加利亚人左右两边部队之间的联系几乎被切断了。

(协约国年的反攻)

而在杜兰湖方向的英希军队也在同一天发起了进攻。英军和希军对湖的东部和北部进行了二次突袭,狠狠的打击守在贝勒斯山脉的保军部队,但是根据米尔恩将军的战报摘录我们可以得知,当地守军作战果敢,保加利亚军队有着极为坚强的意志力在防守他们的战线,同时由于当地为山地,地形复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军和希军的攻势。这一点确实没说错,指挥这一地带防守的是保加利亚第2集团军,他们的指挥官就是在上一年阻滞了英国军队第一次杜兰湖攻势的弗拉基米尔·瓦佐夫将军,英希联军进行了4天的激战依然是无果,但是21日晚,保加利亚军队主动从瓦尔达尔河谷撤退了,使得协约国军队有能力占领此地。

(年杜兰湖战役)

9月23日,塞尔维亚军队已经打到了葛雷德斯科,此时法军在普里勒普和莫纳斯提尔北部和东部的地区往前推进,意大利军队则往乔纳湾方向长驱直入,到9月25日,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占领了巴布纳山口和伊什蒂普镇,英希联军从科斯特利诺攻入保加利亚境内。在巴尔干作战的德国第11军则在瓦尔达尔河的源头处被塞法军队包围,还有一些德军在阿尔巴尼亚荒原处被意军封锁。最终在9月30日,保加利亚王国投降,成为了同盟国第一个被击垮的国家。而巴尔干半岛剩余的战斗,随着10月13日塞尔维亚占领尼什而宣告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场就此结束。

八、总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保加利亚有总人口万人,塞尔维亚有总人口万人,希腊有总人口万人,罗马尼亚有总人口万人。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动员总兵力万人,罗马尼亚动员总兵力90万人,塞尔维亚动员总兵力75万人,希腊动员总兵力23万人。到战争结束时,包含死亡、受伤在内(不包括失踪人数),罗马尼亚一共损失了45万人,保加利亚损失了23万人,希腊损失了2万9千人,塞尔维亚一共损失了17万人。(不包含平民伤亡)。

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签署了《纳伊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保加利亚要在未来37年内向协约国诸国赔款总计22.5亿金法郎,保加利亚同时也失去了其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获得的色雷斯地区,这个地方在战后归还给希腊,保加利亚在战后的军队规模限制在2万人以内,而且必须是由志愿者组成,同时,保加利亚必须要向希腊、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交付煤炭、家畜和铁路设备。尽管这份条约在领土要求上相比于其他三个同盟国国家的战后条约来说温和很多,但是对保加利亚这样一个农业占比高的国家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原先的沙皇斐迪南一世退位,他的儿子鲍里斯三世上台,新沙皇在很多方面都赢得了平民的欢迎,他不喜欢左翼人士,但同样对战后快速崛起的法西斯主义者也同样保持忌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一方作战,但实际上除了参与40-41年的巴尔干战役外一直保持中立,而国王本人于年8月28日逝世,他的葬礼上,保加利亚人民自发为其送别。

罗马尼亚在年11月10日重新加入协约国作战,战后罗马尼亚获得了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比萨拉比亚等土地,罗马尼亚的国土一跃扩张到11.4万平方英里。在外交上,罗马尼亚为了抵御苏维埃俄国和布尔什维克的威胁,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组建起“小协约国”。年,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一世逝世,由于斐迪南的儿子放弃了王位,因此王位由米哈伊继承(他是斐迪南的孙子),然而年卡罗尔又回到了罗马尼亚,将自己的儿子赶下王位,重新继任为卡罗尔二世。罗马尼亚在二战中最终选择加入轴心国作战,主要是因为40年苏联人强行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然而实际上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也并没有获取什么好处,年8月30日《维也纳条约》签署,德国人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划归给匈牙利,9月7日又将南多布罗加划给保加利亚。年,苏联红军攻入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转变加入同盟国阵营(保加利亚同样如此)

希腊的亚历山大国王在年被猴子咬伤,伤口感染而死。他撒手人寰的时候,希腊通过参加一战,几乎实现了19世纪希腊人口中的“伟大理想”,然而所有的变数都在年失败的希土战争中化为乌有,希腊人的好运气没有一直伴随着希腊,随着现代土耳其之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在希土战争中击败希腊,希腊失去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获得的小亚细亚土地。年,希腊第二共和国建立,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共和国生涯后,年希腊发生政变,乔治二世回国,希腊重新建立君主制。此时的欧洲大地上已经是风云密布,年,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希腊人直面感受到了来自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年意大利入侵希腊,尽管战争过程中希腊一度反击侵略者,但是随着德国人的入侵,希腊难以支撑,最终沦陷。而在王国政府流亡时期,希腊国内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正在蓬勃发展,随着德国战败,王国政府回归,他们愕然发现希腊国内已经有一个可以和自己公开叫板的武装力量,随后又陷入了4年的内战中,最终随着左翼人士的战败而告终。

(大战后的欧洲地图)

塞尔维亚在战后吞并黑山,同时组建起“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王国”,这个王国在年由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标志着塞尔维亚人大南斯拉夫愿景的实现,然而对亚得里亚海附近地区的掌握则让意大利人颇为不快。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南斯拉夫起初保持中立不愿意参战,但是德国人的威胁与日俱增,他们在签署《三国轴心协定》之后贝尔格莱德就爆发了反轴心国政变,随即被德意轴心国军队入侵。在南斯拉夫王国覆灭之后,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迅速崛起,他们凭借着游击战术一步步将自己壮大,最终得到了来自英国人、美国人和苏联人的援助,年随着苏联进军巴尔干,南斯拉夫共产党也开始逐步从游击战转变,在铁托元帅的指挥下,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南斯拉夫成为了巴尔干半岛唯一一个独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个是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王国国旗)

巴尔干的故事在年结束了,但他还会在之后的岁月里继续传唱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04.html